A06

不同平台售价悬殊 同款长靴相差80元

N北京商报

本想冲一波优惠,付完尾款才发现自己买贵了,瞬间成为“冤大头”。“双11”期间,消费者想要买到价格最优选择的产品,不但要对比满减和折扣额度,还要直接对比各个平台的最终成交价。

记者调查:不同渠道 价差超过20%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选取了服饰、美妆、数码相关的多款商品进行对比,发现同款商品在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旗舰店的价格不尽相同,相差5元以内的情况不算罕见,但有的单品价差甚至超过商品价格的20%。

以某品牌的一款长靴为例,其在淘宝官方旗舰店的原价为499元,使用店铺“399-30”的优惠券及淘宝跨店满减“300-50”后,实付价格为419元。在抖音官方旗舰店里,该长靴原价同为499元,使用店铺“6.8折”无门槛的优惠券后,实付价格约339元。两个平台的价差为80元。

该品牌的客服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品牌在不同平台的管理是不同的,优惠力度也不一样。还有品牌的客服表示,价格都是厂商规定的,一般价格差异和商品的上市时间、材质和折扣力度有关,他还表示,“如果是同样的商品,但不同链接价格不同,可能是因为其中一款参与活动”。

专家提醒:弥补价差 维护信任度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根据不同的促销活动、不同平台的阶段性补贴,同款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会出现相关波动,是相对合理的情况,但长期出现这种现象,不需要消费者干预,代理商、经销商及平台之间就会产生争议,进而在合同条款上进行相关的定价约束。

零售专家胡春才也认为,各个品牌对于自家活动、定价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过,电商平台的便捷性使如今的消费者更容易发现价差,一旦发现买贵了,容易对品牌商、平台的形象有一定损害。他认为,品牌可以考虑在消费者反馈价差后通过别的活动进行弥补,以平衡消费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