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7

乱叫伤人惹人厌,直接消杀让人怜 流浪猫狗数量激增 如何处置为好?

N综合法治日报 极目新闻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区内40多只流浪猫因为有业主投毒,大量死亡和消失。有居民认为该业主应承担相应责任,也有居民认为流浪猫可能危害小区住户,为该业主可能受到处罚表示同情。而且居民意见不一,对剩下的流浪猫,物业也表示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流浪动物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对待流浪动物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流浪动物泛滥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被流浪动物咬伤又该由谁来负责赔偿?

事件

40多只流浪猫

遭业主投毒死亡

11月20日,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区住户李女士(化姓)告诉记者,小区内原本有40多只流浪猫,平时聚集在小区内一处中心花园,她和一些住户给它们准备了食物和水。

4日,他们发现一只流浪猫不动了,宠物医院检查出这只猫肝肾功能异常,不久后猫死亡。“大概在这一个月里,我发现20多只流浪猫不见了,发现了7只猫的尸体,现在小区里只剩下十多只了。”李女士说。

居民通过监控发现,一名年轻男住户曾在深夜给猫喂食,但他之前一直是不喂猫的。警方经过调查后发现,他就是伤害猫的人。

有住户表示,小区里流浪猫太多,十分影响环境,而且万一伤人,还难找到能负责的人,他们对这名年轻人可能受到处罚表示同情。由于居民意见不一,对剩下的流浪猫,物业也表示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而家住四川成都的高女士发现,近期小区的流浪猫狗又多了不少,不少居民怨声载道。物业公司为了不让这些流浪猫狗扰民,前不久又消杀了一批。“很残忍,可是没办法。究竟应该怎样处置流浪动物呢?”高女士很是无奈。

现状

随意遗弃繁殖失控

流浪动物越来越多

和高女士有一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城市里每天都有相当数量的动物被遗弃,它们游走于居民区、公园、路边、垃圾场……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由此,一系列关乎生态环境、居民人身安全等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之产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流浪动物的身影在各大生活社区并不罕见,有的小区甚至出现流浪动物成群的情况。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流浪猫数量高达5300万只,流浪狗数量高达4000万只。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介绍,流浪动物主要来源于遗弃、走失、繁殖。在我国,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法律禁止和惩治遗弃宠物行为、养犬管理执法不到位、地下繁殖无人过问等原因,猫狗饲养和繁殖处于失控、无序状态,故而流浪动物源源不断出现。

数量庞大的流浪动物存在不少隐患。上海美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项方亮认为,一是扰民,二是影响社会治理及生态环境,“流浪猫狗容易传播疾病,而且不绝育会生很多小狗小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另外部分流浪猫狗性情暴戾,容易伤人”。

说法

若伤人或由长期投喂者担责

流浪动物伤人后遗留的一个问题是,由谁来承担责任?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流浪动物没有主人,不少人被咬伤后只能自行处理,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让长期投喂流浪动物者担责。

在北京天驰君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慧慧看来,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伤人的狗虽然是流浪狗,但较为固定的投喂行为不可避免地使动物产生了食物依赖,从而使其长期生活在该社区,与投喂人形成了事实上的饲养关系。同时,由于流浪狗身上携带大量病菌并具有一定的伤人属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社区环境的危险性。此外,小区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人,应当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

“如果被流浪猫狗咬伤,建议在第一时间报警,如果属于弃养,弃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说。

声音

科学治理迫在眉睫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采访中,不少网友认为,在流浪动物数量庞大、没有相关法规可参照的背景下,建议建立流浪动物收留站,爱心人士可以把有病的流浪动物送到收留站治疗,让健康的动物接受领养,而携带传染病菌、无法医治的猫狗,应及时实施无害化处理。

还有人建议实行流浪猫狗收容登记制,现在人们对流浪动物问题越发关注,致力于流浪动物救助的群体规模也在扩大,这说明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

“目前涉宠的法律主要是动物防疫法,其规定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虽然有了初步规定,但是精细化管理还有待强化,流浪猫狗难以清零的原因就是庞大的数量,流浪猫多是主动离开主人并开始流浪的,流浪狗则多为遭到了主人的遗弃。”项方亮说。

在钱叶芳看来,流浪动物交由基层社区(乡村)处理,必须科学、文明、人道。她注意到,关于治理流浪动物,国外一些地方通常通过强制免疫计划、收容救助制度和TNR(抓捕—绝育—放归)措施,既达到消灭狂犬病的目的,也普及了尊重生命的理念。

“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立法必不可少。在缺失国家立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乡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约定不遗弃不虐待,设定公共道德底线。”钱叶芳说。

记者注意到,虽然有些小区治理流浪动物的手段较为粗暴,但也不乏一些做得好的小区。

据安徽马鞍山一小区业主林先生介绍,其所在小区此前有20多只流浪猫,大家便众筹将母猫送去绝育,再放归小区。小区还设立了固定的喂猫点,方便业主投喂。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小程序鼓励市民领养流浪猫狗。如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出台“深圳养犬服务”小程序,市民可以在小程序里进行失踪狗登记寻找、流浪狗领养和饲养咨询等。

“基层社区(乡村)科学管理流浪动物,减少流浪动物造成的损害,才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长远之计。”钱叶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