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6

刺桐公园出现大量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是外来入侵物种;部门提醒,遇到非洲大蜗牛最好绕行,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雨后,刺桐公园的树干上出现非洲大蜗牛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11月28日,市民黄先生@智慧海都反映称,泉州市区刺桐公园出现许多非洲大蜗牛,担心有人不知情抓了回去食用,可能会出问题。

11棵大王椰树上,爬着不少非洲大蜗牛

当天上午11点多,记者赶到刺桐公园,在公园南门附近,只见11棵大王椰树的树干上,爬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非洲大蜗牛,这些蜗牛大多有半个拳头般大,三三两两地“挂”在树上,其中,有几只还有间距地排成一排,形成独特的风景。在公园的西门附近,记者也看到一只挂在墙壁上的非洲大蜗牛,伸着触角,吐着白泡沫,很是悠闲。

对此,泉州市公园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是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在泉州已出现几十年了,雨天后常出现。非洲大蜗牛吃起东西来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相关人员表示,一只非洲大蜗牛就藏有上百条虫,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有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感染寄生虫,也有人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那么,该如何防范非洲大蜗牛呢?工作人员提醒说,要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注意将它与食物隔离,避免蔬果等食物被污染;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遇到非洲大蜗牛最好绕行,不要停留。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