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12岁男孩咳到‘白肺’”“老人感染后,没发烧却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等新闻频见诸各大媒体。一时间,大家谈“白”色变,“阳康”之后仍然咳嗽不止的人,更是担心。
据悉,这两天,在福州各大医院无论是呼吸科还是中医科,“阳康”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一直咳嗽,会不会是白肺啊,医生你给我开一个CT单吧。”
对此,福建多位专家表示,从目前的经验和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重症肺炎很少,广大患者没必要过度担心,若没有出现肺炎症状,没必要跑到医院挤占医疗资源和增加感染风险。
年轻人担心“白肺”,纷纷找医生查CT
“今天门诊有3个患者来后,直接要求开CT单,其实他们无肺部症状,就是单纯咳嗽。”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省老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永明介绍,之前很多患者担心肺部结节,最近这段时间来门诊的患者很多都是担心新冠的,来看门诊说自己抗原阳性、胸闷、不舒服等,年轻人占了不少。还有个别患者肺部有一点点炎症,问医生是否需要住院。“其实,这些患者都不需要过分担忧,在家吃些药、好好休息就可以,不必跑到医院来做CT,更不需住院。”
那什么是“白肺”呢?郭永明介绍,从影像学上来说,就是肺部CT呈现白色的一片。因为正常肺部是由肺泡构成的,像是一个个小气球,里面都是气体。当我们的肺部受到外界病毒、过敏原的攻击后,会渗出一些液体,像是白细胞或是炎症因子,进到肺泡里去,填充了肺泡。正常情况下的肺部CT是黑色的,X线穿透性减低,形成影像上的白色,故称作“白肺”。
出现三个症状,就需要CT排除“白肺”
“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年轻人可以从互联网上查询的信息量很大,然后容易‘对号入座’,产生恐惧心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邓朝胜介绍,从目前的数据和临床经验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主要还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下呼吸道症状(如肺炎)的比较少,出现重症肺炎的,也多发生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年轻人得重症新冠肺炎的不多,当然也不能轻视,该治疗的得治疗,该休息的就休息。”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CT检查呢?邓朝胜表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患者反复发热,甚至较前更高热度,退烧药吃完药效过后又反复发热,特别是症状出现5天后仍有明显发热。
2.出现气喘或气喘加剧。肺部炎症加重,特别是出现“白肺”,一般来说,主要会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出现缺氧,这时常会有气喘、憋气等症状,有些人本身有基础心肺血液等疾病,平时就有气喘,如果气喘加剧,特别是体温降下来后气喘仍较此次发病前加剧。
3.咳嗽加重,不易止住,或痰量增多,或有较多黄痰,或反复咳血等,注意是从肺部咳上来的,而不是鼻子回吸一下再咳出来的。出现这三个症状建议要查CT。
“当然,对于老年人,上述症状可不典型,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可能仅表现为乏力纳差或神志淡漠甚至昏睡等,就更要警惕了!”邓朝胜表示,新冠康复之后,如果没有胸闷、气急,就不建议急着做CT。因为CT做得越多,接触射线就越多,对人体也是有损害的。
在谈到老年人如何避免“白肺”等重症时,专家们表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感觉比较迟钝,确实容易出现“静默型低氧血症”的表现,家属除了给老人配指脉氧仪,监测血氧情况(一般要大于95%),同时要关注老人的精神状况,发现老人有精神不好、嗜睡、糊涂、易摔跤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
持续咳嗽怎么办?试试这些方子
“来我们中医门诊咨询‘白肺’的患者也不少,根据他们的症状,都不是‘白肺’。”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淑娇介绍,感染新冠后持续咳嗽,是因为体内“有寒”。
她介绍,众多专家都认为,这波疫情,结合季节和气候影响,从中医角度来说病因大多数是“寒”,不少患者在生病初期有怕冷、畏寒、舌苔白腻的表现,发病期浑身疼痛,以及后期的持续咳嗽,“都可看作是寒邪凝结在身体某处的表现”。此时,治疗应该“除寒化湿”。
针对不同的咳嗽表现,陈淑娇介绍了几种经验方和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一、干咳、无痰,声音嘶哑,以利咽、润喉为主
推荐:罗汉果、胖大海、百合煮水喝。
二、有痰,痰稀白,这是典型的“寒湿证”
推荐:陈皮、生姜、葱白、苏叶,以及利咽的桔梗和甘草,煎水喝。
食疗方:花椒炖梨。
三、有痰,痰黄稠,有热症,需要清热化痰
推荐:浙贝或川贝炖梨;鲜竹沥汁炖梨。
食疗方:雪羹汤(荸荠120克+海蜇皮100克),口感很好,特别适合小朋友。
此外,陈淑娇还非常推荐泡脚,无论“寒感”还是“热感”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