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厨向观众介绍“宋元海丝宴”里的菜品

“宋元海丝宴”包括蟹酿橙、山海兜、沆瀣浆、通神饼等十余道各具特色的菜肴
N海都记者 陈晓婷
中新 中青 新福建
蟹酿橙、山海兜、沆瀣浆、通神饼……这些满含古意的菜肴穿越千年来到食客面前。2月2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完成首期提升改造,“宋元海丝宴”惊艳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示“舌尖上的石狮”,呈现石狮闽菜文化,溯源石狮千年文化追寻,见证“一带一路”的石狮作为,让观众仿佛置身那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时代,赴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闽南菜特色文化主题名宴
宋元时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巅峰,也是福建泉州港海外交通的鼎盛时期。石狮以站位活化海丝世遗和创新闽菜文化的高度,通过文化赋能而策划推出主题名宴——“宋元海丝宴”。“宋元海丝宴”以南宋福建泉州石狮籍美食家林洪著作《山家清供》为还原蓝本,挖掘、复原、创新具有“海丝”内涵、宋元美学特征的代表性菜肴,将菜品、食材与宋元器皿、饮宴场景、乐曲、诗词等元素融合,是兼具世遗文化传承和闽南菜特色的文化主题名宴,展现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独特的美食文化。
此前,经过专家组十几轮的筛选和精心复原,蟹酿橙、山海兜、沆瀣浆、通神饼等10余道各具特色的菜肴从104道《山家清供》菜肴中“脱颖而出”,入选“宋元海丝宴”。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策展人王月前表示,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全部引进仿真菜来进行布展。“宋元海丝宴”本身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的一个尝试。
“清雅韵”饮食美学思想
人间有味是清欢,宋人讲求“清”“雅”“韵”的饮食美学思想,贯穿整本《山家清供》。
以“山家三脆”为例,南宋皇家贵族喜好清淡少油的饮食,这也符合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这道菜,取材于鲜笋、菌菇和枸杞叶,并且使用胡椒调味,而胡椒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在当时是珍稀的调味品。
蟹酿橙,曾是南宋御宴佳肴。“宋元海丝宴”里的“山家蟹酿橙”不同之处在于,选材自闽南本港海蟹,“菊花新酒,蟹黄橙香”,另有一番风雅意境。
沆瀣浆,由甘蔗、白萝卜加水炖煮而成,传说是宋高宗用来夏天消暑的汤品,而《山家清供》作者林洪则在雪夜里与朋友酒过三巡后用来醒酒。
通神饼,取名自朱熹所说的“姜通神明”,饼馅里有少量姜,因此咸甜之中略有辛辣,口感独特。
山海兜,嫩笋与海鲜,二者鲜味交融,胡椒加以调味,然后“兜”起来,而“兜”在闽南语里有发财、行好运的意思,一口下去,满嘴鲜香的同时,也感受到美好的寓意。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被誉为中国饮食文化著作中的一座丰碑,其作者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南宋绍兴年间进士,泉州晋江安仁乡永宁里可山人(今石狮市蚶江镇古山村人)。
经由闽南书院文化、园林文化的浸润和此后二十余年间的江淮一带游历,林洪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与品位,更因其美食家的特性,对闽南、江浙不同地方的烹饪风味均有深入“体验”。
正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从不同角度解读《山家清供》,所涉及的菜、羹、饭、饼、面、粥、糕团、点心等,不一而足,曰美食,曰养生,曰文学,曰情趣,包罗万象,互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