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北京青年报 北京晚报 羊城晚报
最近,香菜上了热搜,刚刚过去的2月24日为“世界讨厌香菜日”,从设立至今已是第七年了。据非官方统计,全球约有15%的人不吃香菜,一些不喜欢吃香菜的人就定下了这个节日。
而关于吃不吃香菜的话题,古人其实也很纠结。两千多年前,香菜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在有人不喜欢它的同时,它也收获了无数粉丝,连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也写文赞扬。
除了香菜,春季还有许多美味的野菜,清炒蒌蒿、水芹炒香干、香椿炒鸡蛋、菊花脑鸭蛋汤……今天的《史话》就来看看“以身试吃”的古人与野菜的爱恨情仇。
香菜的千年往事
你知道吗?香菜其实是外国“友人”,西汉时期它从原产地地中海及中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最早也不叫香菜,据西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胡荽这么雅的名字
咋就变成了香菜?
没错,香菜最早被称为“胡荽”。只是胡荽这么文绉绉的名字怎么就变成了香菜?据东晋陆翙的《邺中记》记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他认为“胡”字对于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意味,于是有关“胡”字的蔬菜全部都要改名。
至于改成香菜,当然是因为它带有浓郁的香味,尽管讨厌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同时,它还叫芫荽,因为它适合盐渍后食用,也有地方称其为“盐荽”。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应该是个“香菜粉”,他在《齐民要术》里不仅仔细地为大家传授香菜种植的经验,还教大家如何吃香菜,比如用开水沥过再用温盐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搭配盐、醋一起吃,非常香美。
曾和职场搭上关系
香菜还象征官员品级
西晋著名美男子、文学家潘安也极喜爱香菜,他在《闲居赋》中,除了总结自己的官场生涯,以及对闲居生活的向往,还提到了对香菜的喜爱——“堇荠甘旨,蓼荾芬芳”。其中的“荾”同“荽”,就是指的香菜,意思是堇菜、荠菜甜美可口,蓼菜、香菜多么香美芬芳呀!
到了宋朝,香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还是官员品级的象征,在《宋史·舆服志》就有记载,官员束带的纹饰有金荔枝、狮蛮……胡荽等。不同的纹饰代表着不同的官员品级,金荔枝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而胡荽则是末等官员使用的。
《金瓶梅》里的芫荽茶,味道如何?
当然了,香菜还有一些别致的吃法,比如小说《金瓶梅》里提到过各式各样的茶,那时人们喜欢在茶中加入配料,在第七十五回中提到了一种“芫荽芝麻茶”,就是往茶里加入香菜芝麻调味,这一定是一杯味道极其浓郁的茶。
宋末元初的诗人俞德邻写过:“儿挑苦芺供鹅食,妻撷葫荽荐客茶。”应也是以香菜入茶。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香菜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对于香菜的感觉会有所不同。明朝的植物学家屠本畯通过调查研究,写了一首《蒝荽》,其中就有:“臭如荤菜,脆比菘薹。”
韭菜
从帝王祭品走向餐桌
生命中的“一束金”
与香菜这位外国“友人”不一样,韭菜是我国的特产菜,栽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韭菜在历史上拥有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最初韭菜可是被用来作为向帝王宗庙敬献的祭品哦!
至于韭菜从祭祀品变成了餐桌上的鲜蔬美食,我们现代人首先要感谢西汉时渤海太守龚遂。他曾对老百姓们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种一畦韭菜,这样荒年就不用饿肚子了。”岂止是不饿肚子,在那个时候,假如菜农可以栽种千畦韭菜,那他就发财了,资产可以与千户侯相媲美。
宋初的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据说有个人叫杜颐,他视韭菜为生命,天天离不了,餐餐少不了,并且还告诉周围的人:“韭菜是我最贵重的金子哦!”于是,韭菜又得了一个名字,叫“一束金”。
菊花脑
小众野菜高调上桌
与一个“天王”有关
说白了,香菜和韭菜都属于重口味的野菜,有人爱有人恨。要说人皆爱之,非质地柔嫩、口感清凉的菊花脑莫属。
菊花脑是野菊的近缘植物,原产地是我国。早在宋代,就已经有关于吃菊花脑的文字记载了。苏东坡的“饭友”僧人道潜,在与苏东坡的唱和诗《次韵子瞻饭别》中提到“葵心菊脑厌甘凉”。此处“菊脑”应是道潜对“菊花脑”的简称。
彼时的菊花脑还是一个小众野菜,后来它高调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皆与充饥有关,可以说菊花脑是饥荒时的救命野菜。据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稿》中记载,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早春三月,清兵围困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那时城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天王洪秀全下诏书:“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这里的“甜露”指的就是长在城中空地上的各种野草。
当时的老百姓在寻找野菜的时候,发现了菊花脑这个神奇的野菜。回去一煮,发现菊花脑清凉爽口,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南京的老百姓就开始学着驯化菊花脑,把它变为了可以栽培的蔬菜。
水芹
吃多了会“怀孕”?
“芹”最早可见于《诗经·鲁颂·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首诗是说春秋时期鲁僖公凯旋后,人们为他庆功时唱道:“泮水岸边真欢乐呀真欢乐,快来采收水芹咯!”
当然,最为古人所称道的是水芹的鲜香。可你听说过么,水芹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怀孕”。
在古代,有一种怪病叫“蛟龙病”,据说就是吃水芹吃出来的。古人认为水芹长在水中,会沾上蛟龙的排泄物,人一旦吃了,无论男女,都会怀上蛟龙的子嗣。唐代王焘辑录的医书《外台秘要》认真地记载了下来:“三月八月蛟龙子生芹菜上,人食芹菜,不幸随入人腹,变成蛟龙。其病之状,发则如癫。”
这肯定是无稽之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是水芹生长在水中,在没处理干净的时候,古人会误食寄生虫的虫卵,而吐出来的“蛟龙”想必是一种特别的寄生虫。
香椿
来自几千万年前“始新世”
春天的美味也可以长在树上,这便是香椿的嫩芽。
据专家考证,香椿是我国原产,早在3700万年~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它就已经出现在了华北地区。《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
据载,早在汉代时期,古人对于春季吃香椿嫩芽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到了唐宋明清时期,香椿嫩芽是作为很多地方的特产献给宫廷的。
明代戏曲兼养生学家高濂,写了本养生大全《遵生八笺》,详细整理记录了香椿芽的吃法,堪称是香椿芽吃法大全。比如,“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这是想存得久一些的吃法。“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谁能想到香椿嫩芽还能泡茶呢?
有人为了吃野菜
竟然放弃做官
说到吃野菜,不能不提到西晋的张翰,据《晋书》记载,这位老兄在河南洛阳做官,身在千里之外,却十分思念家乡江苏吴中的莼菜、鲈鱼,于是索性辞了官归隐家乡,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莼菜长期以来都是野生在湖泊池沼边的,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有人工栽培,采摘嫩叶用以调羹、荤炒、素食。
而宋代大诗人陆游非常喜好荠菜,为此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诗人一碗荠菜配以作料,吃起来也趣味盎然。
苏东坡则非常爱吃春季里的野菜芦蒿(又名蒌蒿、藜蒿)。公元1084年,苏东坡被宋神宗派往河南汝州任职,他特地取道今天的南京品尝芦蒿,后来苏东坡多次路过南京,只要有机会就要去吃芦蒿,他对这种香嫩鲜脆、具有清火化淤功效的野菜极为赞赏,曾赋诗云:“初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