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8

春到泉城 木棉花开 好多地方可赏到木棉花,让我们一起与春天来个美丽约会

木棉花让古榕巷更美

穿过木棉花,还可以看到东塔

临漳门前的木棉花绽放

N海都记者 田米

实习生 熊智祥 文/图

3月,最美泉州城,到处鸟语花香。这几天泉州古榕巷的木棉花开了,引来许多游客驻足拍照。当你走在临漳门也会被路边鲜艳的木棉花吸引住。其实,木棉花在泉州好多地方都可赏到,比如少林寺、西湖刺桐阁等等。大伙不妨趁着天气晴好,多到户外走走,踏青赏花,与春天来一个美丽约会吧。

艳而不媚 英姿勃发

这段时间,如果你从笋江大桥进入泉州古城,就会看到峭拔的临漳门下,花色如火。枝丫上成片的木棉花肆意地开放,争相在城门前展示自己英挺的花姿。宋人咏叹: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木棉花树环绕着城墙,像在戍卫城门。果然是英雄花啊,艳而不媚,英姿勃发。它绽放时树叶或凋零或渐黄,正有一种弃万千于不顾只为争于一时的豪壮决心。

而在泉州古城内,亦有一株绚烂的木棉花树藏于红砖古厝中,它正位于西街古榕巷的南外宗正司遗址园内。这棵至少有近百年光景的木棉树,相对于城边的其它古树生长得更旺盛,花壮压枝,木棉花结串得错落有致,似糖葫芦一样插在木棍上。

“每年都开花,可好看了,特别是清晨,走在木棉树下,不时掉落一朵、两朵……感觉天女散花。”住在边上的原住民吴阿姨看着盛开的木棉花对记者说道,木棉花开时春天就到了,火红的木棉花是她最喜欢的花。

为什么叫“英雄花”?

木棉花,又名攀枝花,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又被叫做英雄花。这是因为,它开得红艳却不媚俗,它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如英雄般壮观,花葩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但木棉树绝非靠其外表的英俊、挺拔,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英雄行动昭示后人的。

话说在海南岛五指山,有位英雄叫吉贝,他多次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屡获战功,得到人民的爱戴。后因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大山上,身中数箭,仍屹立于山巅,身躯化为一株木棉树,箭翎变为树枝,鲜血化成殷红的花朵。后人为纪念他尊称木棉为英雄树,把木棉花称为英雄花。

黎族人民为了表示对民族英雄吉贝的怀念与崇敬,每逢男女结婚之日,都要精心种植一株木棉树。相传宋代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当地黎族人民曾经赠他木棉制成的吉贝布衣,苏东坡以诗致谢:“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

木棉花可以吃吗?

木棉花一般在每年的2—3月之间开花,开花后结果,到了5月果实就会成熟裂开,许多棉絮在空中飘散。棉絮是无害的。如果担心进入呼吸道或者本身有过敏鼻炎等,对颗粒物比较敏感的人群,这个时候记得要佩戴口罩哦。

木棉花不仅观赏性强,而且还能入药。木棉花味苦,药性平和,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等有显著疗效。外用木棉皮可治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等。并且木棉根还具有收敛止血、散结止痛功效,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赤痢、瘰疬、产后浮肿等病症。食用木棉花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

但长期或大量食用木棉花,会引起腹胀或肠鸣,或者饮食功能减退、胃口很差的症状。因此体质弱、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的人慎食木棉花。还有一些禁忌的病人,像花粉容易过敏的人,或者孕妇也要慎用。

□知多一点

棉花传入中国之前

古人也用木棉御寒

古代人在没有棉花的情况下,靠什么防寒呢?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阿拉伯。棉花在中国普及之前,只有填充枕褥的木棉(木绵),没有可织布的棉花。我们的汉字“棉”字,从《宋书》起才出现的,之前只有“绵”字。

两宋时期,棉花分两路传入中国。南来一路,由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从海南岛进入广东、福建,然后进入华中棉区。西来的一路,从甘肃进入华北棉区。到南宋为止,棉花还没有传到长江以北。到了元朝、明朝,经过忽必烈、朱元璋等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纺织技术也有很大提高。此时气候虽然变冷,但是御寒不成问题。

在棉花传入前,我国古人普遍用什么御寒呢?古代的中国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夏商时期,蚕丝丝绸技术逐渐成熟,丝绸成了王公贵族的用品,丝绸品可以当衣服外皮,内容填充鸭绒、鹅绒等动物绒毛。但是劳苦大众用的御寒衣物是麻,他们衣服内部的填充物,可以是丝絮、柳絮、木棉纤维之类的东西。

此外,大户人家、王公贵族使用羔羊皮、狐白裘等动物毛皮,庶民一般都用羊皮或者狗皮。东北的游牧民族用打猎来的野生动物皮、鹿皮、狍子皮、狼皮,甚至老虎皮。中国南方,大多用丝麻做衣织品原料,也就是外皮,内部用丝絮、柳絮做制作衣服、被褥的原料。元朝时,棉花才被大量使用,并且逐渐部分取代丝麻。

总的来说,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以宋元为分界线。宋元之前以丝麻为主,宋元之后逐渐转为棉花为主。特别是元代棉花大量普及后,至明代,丝绸、丝织品反而成为稀世之珍。

(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