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臻
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了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福建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她把目光聚焦到少数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建设上,为乡村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兰臻对老家畲族乡村有着别样的情愫。在扎根基层教育的数十年中,兰臻发现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例如,个别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边远山区,生活工作条件有限,教师培训学习提升的机会不太多,一些学校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课程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等。
为此,兰臻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师范生培养模式。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区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财政经费倾斜,从源头上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教师来源问题。
二是统筹师资力量配备使用。教师可以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的老师,课程表由学区统一编制。
三是加强城乡师资交流协作。鼓励城市学校和少数民族集居区学校“结对子”“一对一”定点扶持。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区师教师综合素质。
四是探索建立住房保障机制。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解决年轻教师的后顾之忧,切实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