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自远不厌其烦做科普

汪品先的科普语言通俗易懂

蒲慕明在线普及神经科学

杨维云给成年人教拼音

吴於人用扫帚模拟宇宙射线
N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这就是“银发知播”,他们刚刚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们是借助互联网免费教授知识的老人,一群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爷爷奶奶!虽然高龄,却玩转网络,将毕生所学,授以青年。时光不老,他们不老。这群“借助互联网传授知识的退休教师”,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共13人,其中包括汪品先院士、吴於人等抖音知识创作者。这群感动中国的银发教师,平均年龄77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成为第二科普课堂,感动了无数网友。银龄播火者,好酷!
88岁的欧阳自远院士讲天文知识
假如有机会,我要去月亮干活
地球边上为什么会有个月亮?太阳系到底有多大?什么元素能解决能源问题?我国的探月工程为什么如此重要?……对这些问题,这些年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一直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热爱天文知识的人进行视频科普。
听他授课的人里,有的是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有的是太空探索的爱好者,还有的是误打误撞进来随便听一听。无论对谁,欧阳自远都充满耐心地讲解,他甚至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既生动又通俗易懂。
有一次,网友问了他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带三样东西去月亮,你会带什么?”
他非常有耐心地回答道:“假如我有机会去月亮,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干活的。所以要带地质包,里面有罗盘等工具,还要带一个照相机……”
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是能适应一口气讲下来两个半小时,大家听得有意思,我就感受到很大的安慰和鼓舞,也就不觉得累了。”
87岁的汪品先院士热心海洋科普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
我们常说“情深似海”,但你知道大海有多深吗?……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海的深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作为三次深潜南海的中科院院士,85岁以后深感“时间不够”的他,决定为年轻人讲点自己热爱的事儿。虽然是院士,但他的科普一点也不“高深莫测”,曾因一个“溜了溜了”视频火了。网友总结他上课的特点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比如,为了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海洋究竟有多大,汪品先特意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抹平,成为一个光板球体,海水铺地球上可以铺2600米厚。”
他也十分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在他看来:“那些话语意味着观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
汪品先院士表示,曾有粉丝因为听了他的科普,而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他受到鼓舞,希望在科普视频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74岁的蒲慕明院士普及神经科学
讲课妙趣横生,网友想上厕所都舍不得
人们称他的课为“老蒲的课”,课程下方的留言是这样的:“提前十分钟就候着了,心激动地跳!”“我想上厕所,舍不得走怎么办?”“蒲老师让我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线开讲主要是普及神经科学与脑科学。他讲意识是怎么来的,关注孤独症的治愈问题。在他妙趣横生的课上,经常会涌现一些新奇的问题:切断的神经可以再生吗?大脑可以移植吗?睡觉时意识去哪了?
他说:“为未解难题找到解决途径,下一个领域的未来,是年轻同学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74岁的退休教师杨维云教汉语拼音
你都不知道,他们学得好,我有多开心
去年,有一个热搜,说的是退休教师杨维云。她在当了50年老师后,开始有了最特殊的一批学生。这些学生一共几万人,来自上海、湖南、新疆等地,年龄从学龄前跨到72岁。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秘密”——大多不识字或不会拼音。
尤其是对于成年人,不识字带来了非常具体的生活阻碍:无法和他人线上交流,担心独自教不好小孩,打工看不懂老板的文字指令……这些苦闷在杨维云的视频里找到了希望。
除了开设学龄前儿童拼音,她还单加了一项:“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在她的帮助下,有学生在和朋友交流时,能打出少量文字;也有学生做生意,能独自给别人开单子了;还有学生能够网上查阅资料,有了自学的基础……
这些改变激励着杨维云继续走下去,她把更多的空闲用来备课、直播,住院也背着黑板和粉笔去,只要身体允许,就正常开课。
她说:“我浑身充满了劲儿,你都不知道,他们学得好,我有多开心。”
73岁的教授吴於人主张“不刷题”
启动激发孩子天赋与兴趣
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脆利落。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的硬核科普物理视频走红网络,她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吴姥姥”。她的授课理念是:“物理不是死做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吴教授在实验器材选择上更贴近生活。在那些短视频里,“不刷题的吴姥姥”随手从标志性的马甲口袋里拿出各种日用品,那些简陋的实验,让一个个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她手里,鸡蛋、花生、硬币等都能成为实验用品。她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将复杂的物理知识演示得一目了然。而像这样简洁生动有趣的科普,吴教授已经坚持做了16年之久。
“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吴於人说,自己做短视频就是为了给青少年科普,启动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目光里对科学探索的渴望。
□写在最后
他们欢脱幽默
传授硬核知识
高龄不是阻碍,初心始终未曾遗忘。如果细数这群“银发知播”,我们会看到更多值得拿出尊敬与掌声的名字:
柳冠中,79岁,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广杰,82岁,退休电工教师;郑纬民,77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守平,62岁,退休物理教师;舒德干,77岁,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建业,67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褚君浩,78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渝生,80岁,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科学院博士……
目前,已有近400位认证教授入驻抖音,45位院士、6位诺奖得主在平台上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他们分享的尖端科技知识吸引数千万人次观看。
夕阳无限好,这些银发知识博主,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在无垠的网络世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声情并茂地为数千万网民敲开数字时代的知识之谜。而且,无数网友的互动和点赞证明,这些知识博主的风采成为网络空间中最美的风景。向“银发知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