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京报
“蒙夏牧场涮锅牛肉卷/羊肉卷500克,原价32元,会员价29.9元。”北京市民崔先生在商超购物时被一款低价牛肉卷的促销吸引住,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才发现,所谓的“牛肉卷”配料表首位竟是猪肉。
记者近期走访调查发现,配料里添加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甚至猪肉、鸭肉等其他肉源的“调理肉片”“复合肉片”并不少见。与六七十元一斤的纯牛羊肉相比,调理肉片零售价普遍不超过40元,批发价不超过25元,甚至还有商家在网上销售16元/斤的“肥牛卷”及价格不足10元/斤的调理鸭肉卷。
专家指出,产品标称“牛肉卷”,但猪肉占比最高,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业内人士透露,调理牛羊肉片之所以售价低廉,主要在于肉源多采用低价进口碎肉边角料。除调理肉片外,近几年以鸭肉、狐狸肉等肉源冒充牛羊肉片的案例时有发生,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查看产品配料表。
“牛肉卷”配料表首位却是猪肉
“配料里加水、加食品添加剂可以理解,但产品名标着牛肉卷,主要成分却是猪肉,这不是骗人吗?”崔先生对手中的“牛肉卷”提出质疑。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款标称江西味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蒙夏牧场涮锅牛肉卷”,产品类型标注为预制调理肉制品(速冻、生制品、非即食),配料表显示成分依次是猪肉、牛肉、牛脂肪、生活饮用水、食品添加剂等。包装背面注有“复合调理”字样,但包装正面无“调理肉”或“复合肉”等提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这也意味着该“牛肉卷”中的猪肉含量或大于牛肉。而同样都是速冻调理类产品,诸如“京苗羔羊肉片”“阳坊伊光羔羊肉片”“三全羊肉卷”等配料表首位均为羊肉,无其他肉源成分。
对此,江西味悦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3月8日回应记者称,其产品标签符合标准,名称中有“涮锅”提示,未直接写“牛肉卷”。虽然猪肉在配料表首位,但只代表猪肉有一定含量,添加猪肉的目的之一是降低价格。
华北某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石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标称“牛(羊)肉卷”,产品中牛(羊)肉含量小于猪肉,未在名称中或显著位置提示“复合”“调理”,虽不违反食品安全法等规定,但可能违反广告法,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食品科普专家云无心认为,如果产品标称“牛肉卷”,但猪肉成分占比最高,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如此取名的产品,最主要成分应该是牛肉,而非猪肉。”
低价牛羊肉卷是碎肉调理的
在商超渠道,500克规格的纯牛羊肉卷零售价普遍在50元以上,澳洲进口肥牛卷售价甚至可达百元,而调理类牛羊肉片的售价普遍较低,500克规格售价多在35元~40元,个别产品促销价不足30元。在批发市场,一斤纯牛羊肉片的批发价格在33元左右,而调理类牛羊肉片的售价不足25元。在电商平台,四川成都某食品公司销售的一款“肥牛卷”价格甚至低至16元/斤。
“16元一斤的里面也是纯牛肉,没加鸭肉,我们有渠道,可以放心购买。”上述成都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杨先生称,其肥牛卷之所以售价低,主要在于“用的肉部位不一样,是碎肉调理的”,加盐、水和大豆蛋白等成分。
在北京一批发市场从事牛羊肉卷批发生意的王先生透露,调理牛羊肉片售价之所以能够如此低廉,与部分企业采用进口碎肉做原料有关。“即便是16元一斤的调理肥牛卷,商家大概也有2元的利润。我这里调理肉片虽然便宜,但利润比原切肉片高得多。”王先生称。
原切羊肉卷也有降成本操作空间
尽管售价低廉,但多数商家并不推荐消费者或社区团购采购调理类牛羊肉片。
批发商王先生告诉记者,除工地食堂、低端餐饮外,调理类肉片在商超渠道的占比也在加大,一方面源于产品利润高,另一方面也与厂商加大包装与宣传投入有关,“像这种针对商超的肉卷包装,一个成本要两块钱,而简易包装盒仅几毛钱,再加上有代言人做广告,顾客喜欢买”。
事实上,低价牛羊肉已不是行业秘密,甚至有商家用鸭肉、狐狸肉等其他肉源造假。
“鸭肉的我们也有。”上述四川成都某食品公司客服称,这种“牛肉卷”主要用鸭肉和牛油混合制成,用作红油火锅、麻辣烫“一般吃不出来”。与店内16元一斤的调理肥牛片相比,这种牛油调和的鸭肉片售价更加低廉,“切好的9.5元一斤包邮,如果自己切8.5元一斤,保证不散不碎”。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原切肉片,也有降低成本的操作空间。批发商王先生透露,拿货价在25元一斤的原切羊肉卷,“通常用5斤半的肉、2斤半的羊油,弄成8斤重的肉卷”,“加工时将肥肉、瘦肉夹在一起速冻,不会散。油便宜,羊肉本身自带,但有一部分是后加的,正常牛羊肉片这个价下不来”。
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石女士认为,在标准要求下生产的肉卷,都应符合感官要求,具备应有形态,预包装食品也应自觉维护消费者知情权,明确标识,如实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