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

《山海经》神兽 成电影里的“神奇动物”

《明人画麒麟沈度颂》

驺吾

西晋九尾狐图

《山海经》中不少神兽已被搬上大银幕。

由“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打造的《神奇动物》系列电影第3部《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去年上映。电影中,全新“神奇动物”麒麟的亮相,让中国观众惊喜不已。而在上一部《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来自《山海经》的驺吾也曾萌倒观众。

除了麒麟、驺吾,《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也经常在影视剧中“客串”。

麒麟

与非洲长颈鹿有个故事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关于麒麟的外貌,中国自古以来的记载就各不相同,有说它形高丈五,鹿身马蹄,肉角。也有说“皮似豹,蹄类牛,无峰,项长九尺,身高一丈余”。

说到麒麟就不得不提,榜葛剌(即今孟加拉国)国王两派使臣到中国进献“麒麟”之事。历史上榜葛剌进贡的真是麒麟吗?

让我们根据记载看看榜葛剌第一次进贡麒麟时的情景:就在明永乐皇帝朱棣翘首以待时,使者牵着一只长相奇怪的动物进了京城,官员和百姓争相围观感慨:真是太像了!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立刻命令一位叫做沈度的翰林院修撰,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之后又下令宫廷画师画下进献麒麟场景,并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卷上。

历史上的《瑞应麒麟颂》留下多个摹本,其中正版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画轴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无论哪个版本,都让后人深感惊讶:画中的麒麟竟然是我们熟悉的长颈鹿。那么,榜葛剌为何会把长颈鹿当成麒麟献给永乐皇帝呢?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说,有两种猜测:一种认为也许是榜葛剌的使者发现中国人非常重视麒麟,便从非洲买来长颈鹿将它当作麒麟进贡给永乐皇帝;而另一种猜测,是中国人在下西洋的时候发现长颈鹿长得很像传说中的麒麟,于是告诉了榜葛剌国王,国王才决定用长颈鹿作为贡品。

驺吾

可能真是只大猫

驺(zōu)吾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山海经》中对驺吾的描述:“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传说这是林氏国一种十分珍贵的神兽,个头和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尾巴比身子要长,像白毛黑纹的虎,但不吃活的禽兽,很能奔跑,骑上它能日行千里。

在后世的传颂当中,驺吾被不断神化。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有三次祥瑞之兽驺吾现身的记载。

第一种说法是“驺吾即白虎”。说是在永乐年间,为了表明入继大统的合法性,明成祖朱棣鼓动臣下进献,其弟周定王朱橚(sù)便进献了驺虞(驺吾别称)。当时所谓的“驺虞”,应该就是白虎。

还有一些说法,称驺吾是猎豹的变异个体,或者是雪豹。但不管怎么看,驺吾是只大猫没跑了。

九尾狐

被误会了几千年

说起《山海经》里最家喻户晓的神奇动物,九尾狐一定榜上有名。《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一提起它,大家就会想起妖媚惑主的反派角色。其实这多少有点误会,人家一开始是瑞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孝经》中写道:“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汉代,九尾狐仍是瑞兽,象征着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在洛阳卜千秋、河南偃师辛村等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中,都可以看到九尾狐围坐在西王母身边的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尾狐因为吃人的特性逐渐被妖魔化。宋朝《儒林公议》中说,宋真宗时,大臣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

到了明清时期,九尾狐更是成为小说中的“热门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