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7

宠物狗竟被算出“为人耿直”!科技背后是老套骗局 AI算命 你算的是命,人家算的是钱

N齐鲁晚报 央广网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就连“算命”也摇身一变衍生出“AI算命”,近期爆火的ChatGPT也未能逃过被要求“算命”的宿命。

一次动辄几十元的“AI算命”,实际上成本只要1分钱?“AI算命”这本被念歪的生意经,究竟有多赚钱?

体验

“免费算命”只是幌子

小心别中了付费“连环套”

最近,网友“候咩咩”上传了一段与ChatGPT交谈的视频:一开始ChatGPT否认有算命功能,但随后根据“候咩咩”给出的生日时间,ChatGPT算起了生辰八字,并给出相应的解读,还据此分析了姻缘与事业。

相较于ChatGPT算命功能的鲜为人知,同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AI算命”软件,其实早已充斥各大主流品牌手机的应用市场,并且测算价格不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4日,以“算命”为搜索词查询到,苹果应用商店有197款APP提供类似服务,VIVO应用商店有47款APP提供类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手相面相分析、八卦五行、星座运势、周公解梦、风水罗盘、八字起名等类别。

据了解,此类APP大多需要用户上传照片,填写姓名、生日,从而生成分析结果,但若想取得详细分析,就需支付一定费用。

以苹果应用商店“算命”类APP里下载量最大的一款APP为例,该APP具有星座运势、命运问答、八字算命、鬼谷算命、智能面相、智能手相、梅花算命等功能。

费用方面,季度VIP会员为168元,半年VIP会员为288元,全年VIP会员为388元,可解锁以上功能。此外,该APP还有一个“老师详批”的功能,用户可以咨询获得八字详批、财运分析、八字合婚、姻缘预测等,费用在50元—88元/次。

不光是APP,不少“AI算命”网站打着“免费算命”的幌子,实际上一环套一环地变相要求用户付款。

比如在一家宣称“免费算命”的网站,记者在按照要求上传照片后,网站给出一个面相综述、五官评分等概况,若要索取详细的鼻相解读、面相事业运程报告、面相情感运势报告,则分别需要支付6.8元、8.8元、9.9元。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在该网站的AI相面功能中,即便上传一张宠物狗的照片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解析,该网站解析图片中的小狗“头脑精明又非常爱计算”“有冲劲可是没有创业才能”“为人耿直,略微冲动”。而且,该网站自动判定图片中的小狗为男性,但在后面的表述当中又用了“她”,呈现出前后矛盾。此外,记者多次上传同一张照片,面相评分却不尽相同。

起底

成本可能才1分钱

无科技含量,实为“迷信骗局”

“AI算命”的背后,不是大师“法力加持”,而是1分钱起步的大数据支撑。

在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这三家国内顶流的云计算市场中,通过关键词“算命”“占卜”搜索查询到,均有开发类似服务的产品,其中阿里云网站数量居多。这些产品多以次数打包收费,时效在半年至1年不等,平均下来每次价格不足1元。

在阿里云网站中,有一款算命产品,自称“通过多年的历代八字经典命学理论的研究和征验”,“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探求宇宙时空对人的生命影响关系”。该算命产品具有命局分析、流年运程、周易起名、八字合婚等16种功能,包含1万元/2万次、2万元/8万次、3万元/20万次、5万元/100万次、10万元/1000万次五种套餐,自购买之日起1年有效,平均计算下来,使用一次的成本最高为0.5元,最低为1分钱。

不光如此,功能单一的算命产品价格更为低廉,甚至可以“0元购”。

阿里云网站中有一款算命产品,仅有周公解梦一项功能,其所售卖的套餐分别为0元/100次、0.01元/1次、4.98元/1万次、298元/1000万次,最低可以0元购买100次服务,自购买之日起1年有效,该软件近180天成交75笔。

另一款算命产品仅有一项“智能面相看相分析与识别”功能,其售价最低0元/500次或0.01元/1次,最高为0.99998元/次,该软件近180天成交25笔。

也就是说,平均每使用一次“AI算命”的云计算接口,算命运营软件商只需向上述云计算产品开发商最多支付1元,成本非常低廉。

记者通过搜索“算命”“面相”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微信公众号标榜可以“AI看面相”。一家名为“看相分析”的微信公众号,其精选的文章重点推广“AI面相”,在其小程序中显示已经有103568人在此进行过面相测试,而解锁一份面相报告需要19.8元。

“AI算命”虽然听上去很唬人,但科技门槛并不高。

据《法治日报》报道,国内某互联网公司程序技术专家曾表示,这些“AI算命”软件本质上并不具备AI技术研发、运算的能力,更不可能利用AI技术来实现对人类命运的测算。这种“AI算命”软件听起来很智能,其实科技含量并不高,制作起来也不难,只是一个伪装成高科技的“迷信骗局”。

□专家说法

须警惕个人信息 被滥用风险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算命、占卜这类应用程序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基于用户的照片、姓名,乃至出生日期等敏感个人信息,因此用户使用这类应用程序,存在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同时,还可能面临财产方面的风险,即这类应用程序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诱导(消费)的行为。

“至少目前来看,这类AI算命服务本身就是不合法不合规的,并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对应用商店来说,应该对此类APP进行必要的屏蔽。简单来说,就是不应该将此类应用程序上架,或对已上架的此类APP进行下架处理。”胡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