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学爷爷掏耳朵 泉州两岁娃捅穿鼓膜 医生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幼儿掏耳朵,也不要让孩子自行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甚至误伤鼓膜

N海都记者 刘薇 实习生 王浩杰/文 通讯员 何毓慧/图

两岁娃娃有样学样,拿根棉签学大人掏耳朵,不料一个不慎,棉签插入左耳,捅穿鼓膜——3月22日晚,这起意外就发生在泉州晋江市陈埭镇。

所幸,孩子在全麻手术下取出了棉签。医生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幼儿掏耳朵,并加强教育与看护,不要让孩子自行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甚至发生意外误伤鼓膜。

“就那么几秒钟,半截棉签插入耳朵”

24日傍晚,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海都记者见到两岁女娃南南(化名)。南南跟在妈妈的身边,状态看着蛮好。不过,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南南的妈妈张女士仍心有余悸。

“我看到她拿棉签玩了,可就那么几秒钟,根本来不及阻止,棉签就插进去了!”张女士告诉海都记者,平日里,家里人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南南看着也会有样学样,但他们都会及时阻止。22日晚上10点多,南南见爷爷在用棉签掏耳朵,便趁爷爷不注意,拿了根棉签跑回房间,爷爷忙提醒妈妈注意。当时,妈妈正安抚着哭闹中的二宝,还没来得及阻止大女儿,就听“扑通”一声,跳上床的南南不慎摔倒,棉签径直插入其左耳,长约9厘米的棉签仅余半截露在耳朵外!

南南痛得哇哇大哭,家人赶忙连夜送医。谁知辗转当地多家诊所、医院,均无法处理。第二天上午,一家子赶往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因棉签较长,医生建议做中耳CT检查,以明确中耳的伤情及是否合并颅脑损伤。检查发现,棉签致外耳道中度损伤,充血水肿,并损伤了鼓膜,导致鼓膜穿孔。

由于棉签捅入较深,孩子太小无法配合,23日中午,医院在全麻下为南南施行了左耳道异物取出术,终于将棉签顺利取出。

“术中可见左鼓膜有超1/3面积穿孔。万幸的是,孩子年龄小,耳道小,棉签又比较大根,才没有捅得太深,未伤及中耳内壁以及颅脑。”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洪铭沿副主任医师介绍,针对外伤性的鼓膜穿孔,一般会观察两三个月,70%~80%可以自我修复。如果无法修复,则施行鼓膜修补术。目前,南南正在住院抗感染治疗,并完善听力检查,排除内耳损伤。

医生:耳屎可保护内耳,不需要主动清理

这些年,像南南这样的意外事件并不鲜见。海都记者了解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接诊的患儿中,除了南南这样意外捅破耳膜的,也有家长为孩子掏耳朵导致孩子外耳道受伤,还有孩子将玩具小零件、小珠子等小物件塞入耳内导致鼓膜损伤。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鼓膜隔开外耳和中耳,负责传导声音,并作为一层保护屏障,隔离外界物体进入中耳。”洪医生介绍,鼓膜非常脆弱,用棉签、挖耳勺清理耳道时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外耳道异物,突然大声的嗓音或嘈杂的音乐,都可能伤害到鼓膜。一旦造成鼓膜穿孔,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耳疼、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

洪医生指出,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一些家长也会使用棉签给孩子掏耳朵,殊不知,幼儿的耳道狭小且娇嫩,用棉签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且幼儿活泼好动,为孩子掏耳朵可能发生意外误伤鼓膜。实际上,耳道内的耵聍(俗称“耳屎”)可以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防止虫子入侵、液态物质进入。正常情况下,耳屎会随着我们日常咀嚼、说话等张口动作自动脱落并排出体外,并不需要主动清理。

“家长不宜自行用棉签或挖耳勺给孩子掏耳朵,也要教育好孩子,不要模仿大人自己掏耳朵,不要把棉签、金属挖耳勺、玩具小零件塞入耳内。如果孩子耳内分泌物过多,建议带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清洗耳道。”洪医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