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7

10岁男孩160斤 胖出一堆毛病 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专家提醒,肥胖危害健康,需尽早干预

N海都记者 刘薇 实习生 王浩杰

儿孙长得“白白胖胖”,老人们看着喜欢。泉州一名10岁孩童胖到79公斤,奶奶还觉得“壮实点挺好”。令家长苦恼的是,这个孩子因为肥胖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肝功能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

医生提醒,肥胖危害儿童健康,需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及早进行干预。

吃得多动得少 小男生肝功能异常

本周一,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来了一名颇具“分量”的小患者。刚满10岁的辰辰(化名),身高155厘米,体重已达79公斤。可是按照正常标准,这个年纪的孩子平均体重仅为34公斤。

因为在体检中查出肝功能异常,辰辰被妈妈带到肝科复查,排除了因肝脏疾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进一步检查发现,辰辰的C肽、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黑棘皮征明显,提示2型糖尿病风险高。此外,辰辰还查出高胰岛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包括肝功能异常,这些都是肥胖引起的。

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杨绿绿主任医师了解到,爸爸妈妈平时比较忙,有点顾不上管孩子,爷爷奶奶又宠孙儿,辰辰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他本来不爱运动,因为胖,就更懒得动了;平时吃饭超快,吃得也多,爱吃肉,不爱吃蔬菜,还很喜欢饮料与零食。

这两年,辰辰的体重增长很快,一年前查出肝功能异常,当时医生就提醒要注意控制体重,但辰辰爸妈却认为“男孩胖点没事”,爷爷奶奶觉得孙儿不算胖,“壮实点挺好”。

儿童肥胖率上升 引发一系列问题

“在儿科门诊,像辰辰这样的超重和肥胖儿童并不少见,此前,我们还接诊过一位体重达50斤的两岁多男童。在这些孩子身上,高脂血症、脂肪肝很常见,有的还查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都是肥胖引起的。”杨绿绿主任医师介绍。

近年来,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到2035年,全球可能有51%的人口,也就是超过40亿人肥胖或超重。其中,儿童肥胖人口的增速尤其令人担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报告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19%。

杨医生介绍,造成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因素、自身饮食和身体活动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内环境改变、药物引发或精神心理因素等。“有些家长认为,小时候胖没关系,长大就会瘦下来。实际上,有研究表明,约40%~80%的儿童肥胖会延续至成人阶段。”

“肥胖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杨医生指出,儿童肥胖可能导致儿童血糖、脂代谢异常,产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低龄化;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等并发疾病;在心理方面,肥胖儿童还容易出现心理退缩、焦虑、抑郁情况。

□医生支招

帮助儿童减重

从饮食运动睡眠着手

“在门诊中,很多肥胖儿童的家长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有什么药可以吃,让孩子体重减下来’,我们不建议儿童使用减肥食品、饮品或药物减重,应通过对日常的饮食、运动、睡眠的管理来控制体重。”杨医生指出,原则上要加强饮食指导,以运动处方为核心、行为矫正为关键,促进睡眠健康,提高体能,控制体重。

第一,调整饮食。建议控制食物的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3个月内)快速减重,避免出现减重—复胖的反跳循环。饮食要均衡,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而富含精制糖的糖果、糕点、饮料,以及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要少吃;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

第二,适当的身体活动。每天进行累计至少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于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

第三,睡眠干预。睡眠不足也是导致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应进行干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

“对于儿童肥胖,建议从生活方式,结合心理行为进行干预。如果仍旧无法控制体重增加或不能改善其并发症,又或者孩子有一些禁忌症,再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杨医生强调,预防儿童肥胖应该从胎儿时期开始。孕妈在孕前就要调整体重,避免孕期体重增加太快,生下巨大儿。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儿童时期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身体活动量及充足睡眠。同时,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评估有无超重或肥胖,一旦发现生长偏离,尽早给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