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前整理的手稿

陈梅生先生生前资料图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国家二级作曲,对泉州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地方传统民乐研究有重要贡献,被称为“泉州先生”的陈梅生老先生,于5月20日下午在泉州鲤城的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2岁。
个人作曲曾获国际大奖
家庭被评首批“教育世家”
陈梅生一生专注于地方戏曲音乐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从母亲嫁妆里的一台留声机和30多盘南音黑胶唱片里,陈梅生与闽南传统民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年轻时,他曾辗转泉州多所中小学担任音乐美术老师,1956年调任泉州大众剧社(泉州市高甲戏团前身)担任音乐指导,其间,他用了一年时间写出了后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实用教材《高甲戏音乐》。后来,又主要参与搜集整理《高甲戏剧种史》,并参与了《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等多部地方戏曲重要文献的编纂。
1960年,获得国际木偶戏联欢节最高荣誉奖的泉州木偶戏《水漫金山》的配曲,就是由陈梅生独立完成。2007年,他还作为申报文本专家组成员参与泉州南音的申遗。
陈梅生家庭还是泉州市公布的首批“教育世家”。陈梅生父母、兄弟,七个子女均在不同时期从事教育或文艺工作。2021年六一儿童节,海都记者登门采访陈梅生,当时已经寿登人瑞的他聊起孩子们的成长故事时,依然生动清晰。当时,记者还了解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在其母亲刘瑜璧在世时,每年的六一节都会带着膝下的孩子到照相馆拍照留念,这个习惯,陈梅生的子女们传承至今。
百岁高龄仍心系南音
文艺界缅怀先生精神
陈梅生先生离世后,泉州众多文艺界人士以各种方式缅怀纪念他。
“每次见到陈梅生老先生,都是一幅手捧书籍在阅读的画面,一位慈祥、古风的老人,走好。”泉州桑莲居艺术馆负责人黄文生说道。与陈梅生曾经共事过的泉州南音乐团前团长尤春成,在谈及陈梅生之前对管弦南音传承的建言献策时,感慨其“精神令人感动”。
“2021年,我去拜访老先生时,百岁的先生依然挂记关心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国家一级演员、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泉州南音乐团负责人)庄丽芬告诉记者,陈梅生不但为人平易近人,对年轻人关心提携,在传统乐曲上的造诣也可谓是高山仰止,“《南音生南国》这首经典的曲子就是出自老先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