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5

农历四月初八 给牛过生日 德化县雷峰镇举办一年一度的“李溪耕牛节”,祈愿耕牛体魄健壮,祈福今年五谷丰登

给牛喂食,好好犒劳一下

“耕田”比赛,将决出今年的“牛王”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俗语说“人歇五月节,牛歇四月八”,每年四月初八是给牛补补身体的好日子。5月26日,一年一度的“李溪耕牛节”在泉州市德化县雷峰镇举办,传承李溪村的祭拜耕牛传统,也展现中华民族的农耕信仰。

犒劳牛:点红,喂糍粑、鸡蛋、生猪油等

上午9时许,一走进李溪村,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千亩梯田和苍翠竹海,车辆愈临近玉林堂祖厝,鞭炮声、唢呐声便愈发响亮。此时,李溪村的村民们都聚集在祖厝前,为“牛”举行一场特别的祭祀典礼,迎神、颂文、上贡、敬牛等环节逐一上演,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祭祀一结束,神轿、彩旗、锣鼓、舞龙、舞狮等队伍,沿着李溪村的千亩梯田进行游田,祈祷风调雨顺、丰收富足。穿蓑衣戴笠帽的村民们,牵着13头戴大红花的耕牛紧跟其后。游田约3公里后,队伍抵达一座古厝前,陆续停下休憩片刻。主祭人开始为每头耕牛点红,寓意耕牛体魄健壮,紧接着,给牛喂酸菜水、麻叶、糍粑、鸡蛋、生猪油等食物。

73岁的村民陈金龙说,这是给牛补充营养,犒劳牛过去一年来的辛苦劳作。“我们用最隆重的形式给牛过生日,表示对牛的敬重,给牛吃酸菜,那是牛的洋参,补好身体,整个春天劳作就不会生病。”陈金龙家中养了20多头牛,这次专程带了一对会耕地的母子牛来沾喜气,特别是母牛已养了8年,十分健壮,重达900斤。

耕牛节可追溯至明朝,祈愿耕牛体魄健壮

随后进行的耕田比赛中,李溪村共精挑细选出3头耕牛下地开耕,一场有趣的“耕田”比赛,逗乐了村民、游客。73岁的村民陈昌敦,有55年的耕地经验,这次他和老伴带来参赛的大黄牛养了有4年,十分乖巧听话,牛和主人配合默契地耕了四个回合,最终拔得头筹,被封“牛王”。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牛耕作,没有牛我们也生活不了,所以我们平时对牛很尊重,把牛当朋友,耕牛节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陈昌敦说道。

据悉,李溪村的“耕牛节”历史由来已久。相传,李溪村先民于明朝时期来到李溪村。据《雷峰镇志》记载,明隆庆年间,李溪村的族人开始每逢四月初八,把自家的耕牛集中在玉林堂前,为牛过生日,酬谢耕牛对人所做出的贡献,祈愿耕牛体魄健壮,祈福当年五谷丰登。

上世纪80年代后,这样的集体活动逐渐消失,但常年从事农耕劳作的农民仍坚持在这一天给自家耕牛过节。近年来,李溪村不仅举行隆重的耕牛节,还充分挖掘保护了一条数百年的耕牛石道。同时,李溪村还利用梯田景观建设“一粒米”观景平台,整合“中国李溪耕牛节”的传说,建设了“耕牛文化馆”、农耕文化小屋等,传播李溪耕牛节和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