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文
医院供图
还未进入盛夏,却有人已被“热倒”!近日,泉州一位五旬男子在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突然倒地昏迷,核心体温高达42℃,确诊为热射病。据了解,热射病即重症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不过,该病完全可以预防。医生提醒,夏季时候,尤其是刚刚进入夏季时,要注意防暑降温,户外活动也需做好防护措施。
案例一:男子工地上做电镀活,被“热倒”体温达42℃
6月9日傍晚,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被紧急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
“人送来时呈昏迷状态,呼吸急促,核心体温高达42℃,血小板下降,并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李玉堂副主任医师介绍,这位患者50岁,是一名外来务工者,在工地上做电镀活。当天,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他突然晕倒在地,工友一摸他身体滚烫,赶紧拨打了120,紧急将他送医。
“这位患者当时处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下,做着高强度的体力活。结合其病史与临床表现,考虑诊断热射病。”李医生介绍,接诊后,医院急诊科快速为患者降温、迅速补液扩容、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当天,患者被转至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所幸,经过4天的紧急救治,其终于脱险。
据悉,这是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今年收治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
案例二:窝在家不开空调 七旬阿婆被热晕
“每年夏季,我们医院都会收治大概十几例热射病患者。”李玉堂副主任医师告诉海都记者,除了在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下,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导致发病外,还有部分患者在高温(高湿)天躺在家也可能患上热射病。
李医生曾接诊一位70多岁的阿婆。当时,阿婆送来时也已经昏迷,核心体温超过42℃,与此同时,其血压降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均受到损害,确诊热射病,病情危急。所幸,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老人最终得到康复。
老人为什么患上热射病?李医生了解到,老人是在家里发病的。老人家住顶楼,泉州的夏天特别热,当时连着好几天36℃、37℃,顶楼屋里又闷又热,可老人节俭惯了,再热也不愿开空调,加上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就这样中招了。
□科普
重症中暑病死率高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李医生指出,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前者多见于年轻人、户外工作者,比如,夏季参训的运动员、消防人员、建筑工人等;后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由于热射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需引起足够重视!”
热射病重在预防非治疗
据悉,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而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但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降低热射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治疗。
“夏季时候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是刚刚进入夏季时,人体对高热还不够适应,更要当心中暑。”李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应做好防护,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在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大强度训练,要注意补含钠饮品。室内居住环境也不能忽视,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发现中暑怎么办? 首要是快速降温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或怀疑得了热射病,应该怎么办?
“早期处理非常关键,首要为患者快速降温。”李医生强调,应第一时间让患者离开高温、高湿环境,及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松开其衣物以利散热,并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帮助患者降温。一旦患者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疑似热射病,应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