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0岁的高炎清正在制作冰饭

主打的八宝冰饭内,配料颇多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刘文辉/文 马俊杰/图
每个地方,大概都有属于自己的夏日小甜水。而对于长乐人来说,炎炎夏日,最少不了的心头好,就是一碗冰饭配烧烤。长乐冰饭已被列入第五批长乐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渐便利,冰饭的风也顺着地铁6号线吹到了福州。冰饭、烧烤、海鲜、小炒、锅边……日渐漫长的高温日子里,人们坐着地铁来到长乐奎桥夜市,寻乐、寻味、寻烟火,寻找“齐聚一堂”的长乐传统小吃。
米饭和糖水 组合出甜蜜家乡味
“我们的店铺2003年就开在这里了,是奎桥夜市最早的一家。”下了地铁,转进奎桥,记者来到一家冰饭店,店铺老板高炎清今年60岁,头发花白,身板硬朗,颇为能干。“店里的冰饭都是我爸爸主做。”儿子高友星在店里帮着老爸一起经营,也帮助打响冰饭招牌,让冰饭这一长乐特色美食传得更远。
由传统解暑饮料“冰水”演变而来的长乐冰饭,糯米、碎冰、糖水和各种水果,是其基本组成。外地人可能会觉得米饭和糖水的组合很怪异,但糯米的Q弹感,其实并不亚于芋圆,让人吃一次就会上瘾。长乐人的夏日享受,就是冰饭配烧烤,高家父子从早上11点开店,要一直忙碌到深夜2点。
“开店20年,积累了很多老顾客。不但有长乐的老邻居们,也有不少外地人来。”高炎清谈起老顾客们的肯定,眼里都是笑。那些成长于长乐的孩子,读书时在故乡吃惯的愉悦糖水,长大后即使因工作、婚姻前往福州、闽侯,流散四方,一有机会也会回到高炎清的店里,来上一碗甜蜜家乡味。
最令高炎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常来吃冰饭的小姑娘,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见得多了,他忍不住开口询问。姑娘说,她来自上海,哥哥在长乐当兵,她来看望哥哥,便会来到店里吃一碗冰饭。“这里的冰饭真好吃啊,要是上海也有就好了。”高炎清记得,姑娘的眼里满是留恋。
传承非遗 也要焕发新生命力
儿子高友星则有着大志向。2012年大学毕业后,学习软件工程的他曾想着闯荡四方。“自小就跟着父亲,读书生活都在这一方小小的店面里,实在有些厌烦。所以就想出去见识一下更大的世界。”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但看过了诗和远方,年轻的高友星发现,最割舍不断的,还是故乡的老父亲和那一方小小的店面。“那是我的故乡、我的童年,我想,也是许多长乐人的童年。”2014年,高友星回到父亲身边,跟着父亲学做冰饭,也帮助父亲将原本“前厨后桌”大排档式的老旧店面重新装修升级,一起塑造着长乐人的家乡味。
“最近这样特别热的天气,我们一天可以卖3000~4000碗冰饭。”柜台的机台源源不断地打出新订单,高炎清督促着后厨的店员们忙碌地配料、打包,“要是到了周末,订单就没个数了。往往晚上9点我们就必须关闭外卖订餐,不然就会爆单。”190平方米的崭新店面分为上下两层,敞亮洁白,墙上散落着“大吉大利”“一夜暴富”“元气满满”等活泼可爱的“网红”标语。
“都是我出主意帮我爸倒腾的,老人家也爱学习新东西,乐见这些新鲜玩意儿。”而今,长乐冰饭也被列入第五批长乐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他们希望将这种充满回忆的甜品进一步发扬光大,“甜甜的冰饭是长乐游子的乡愁,这种美好的食物与感情,应该一直传承下去,焕发新的生命力”。走上店铺通往二楼的楼梯,蓝底白字的“欢迎加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尽头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