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东江滨公园里的紫薇花,开得正艳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通讯员 毛淑文 文/图
提起紫薇,你会想起什么?是不是童年记忆中,一到暑假就会播放的《还珠格格》?其实,除了人名,紫薇还是一种美丽的花朵。
眼下,正是紫薇花盛花期,那成簇的“小妖精”在烈日下释然绽放,散发着灵动的魅力。今天的《每周花事》,让我们一起邂逅“紫薇”吧!
它是痒痒树 也是剥皮树
炎炎夏日,福州东江滨公园里的紫薇花,开得正艳。
细看那紫薇花,花瓣极薄,薄到近乎透明。花瓣皱缩,瓣边有很多不规则的卷曲,让人根本分不清它有几瓣。花簇当中几根黄色的花蕊,一根枝穗上有多朵花,一棵树上又有数不清的枝穗。
据了解,东江滨公园靠近三江口大桥段的紫薇花以小叶紫薇为主,它迎夏而开,秋末而谢,花期从六月到九月,甚至更长,故而又名“百日红”。
据园林专家介绍,紫薇树也被称为“痒痒树”,它的枝条轻盈且有弹性,轻轻一碰,枝条就会连同叶子与花颤动,仿佛被搔了胳肢窝般。微风吹来,也能逗得它细枝乱颤。此外,紫薇树还名“剥皮树”,老枝干的外皮会逐渐脱落,露出浅色、光滑的表面,是极少没有树皮能够成活的树木之一。
“白薇”“翠薇”“红薇”
紫薇可不都是紫色的
福州紫薇花“家族”,成员颇多,至少有七个品种。根据花色不同,紫薇的名字也不相同。比如,福州本土紫薇就花色各异,纯正的紫薇为紫红色;白色的紫薇名叫“白薇”或“银薇”;紫中带蓝的叫“翠薇”;粉红色的为“红薇”。
除了有着千年种植历史的本土紫薇,福州还有大花紫薇,其已经扎根于此二十余年,成为不少街道的当家花旦。当然还有美国紫薇、天鹅绒紫薇等,它们分布在西湖、琴亭湖、花海公园等处。
在古代,紫薇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吉祥花,而福州人也很喜欢紫薇花,甚至用“紫薇”作为地名。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就在福州西湖建了一处带着圆顶的巴洛克式建筑,取名为紫薇厅。后来,紫薇厅被改建成了中式建筑,与古典园林风貌相融合。
□知多一点
紫薇有个别称
叫“官样花”
独占芳菲当夏景的紫薇,暮秋时节仍能闲庭开遍,也难怪杨万里有诗赞曰:“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紫薇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据《中国花卉文化》载:“紫薇”之名始见东晋王嘉所著《拾遗记》:“怀帝(司马炽)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及诏内外四方及京邑诸宫观林卫之内,及民间园囿,皆植紫薇,以为厌胜(古代民间避邪祈吉习俗)。”意思是说,元熙元年,蒿草荆棘遍布于洛阳城的花园和田间,狐狸和兔子泛滥成灾。人们认为这是因为触怒了紫微星,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洛阳城将被毁灭,于是皇帝下令全国范围内的花园、田间栽植紫薇树,以避邪祈吉。由此可见,两晋时紫薇在我国已有栽植,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星象学将位于北斗星东北方最光亮者称为紫微星。紫薇历来被视为仕途通达的预兆。旧时有“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繁华”之说,早年间许多官宦、富贵人家多在门前及家庭院中广植紫薇。且多植于庭院东方,寓意“紫气东来”。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的三顾庭院中就栽有两株紫薇树,隐寄日后有宏图大业之雄心。而让紫薇一时间风头无两,或许始自唐开元年间。710年,唐玄宗李隆基见紫薇提前开花而得到启示,联合太平公主提前起兵发动政变,即位后改国号开元,令宫廷内外遍种紫薇,又将国家最高机构——中书省改为紫薇省,让“花中之圣”自此多了个“官样花”的别称。(北京晚报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