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正式入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潮湿的日子,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伏天做好养生工作,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三伏天”更要注重养生,“养对了”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不对”可能会落下病根。“三伏天”有哪些养生误区?又应该如何正确养生?请看专家的科普。
误区一
夏天过度温阳
很多朋友都知道“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话,但真正懂得其含义的人却不多。如果理解错误,不仅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湿热体质的人或者体内阴虚有热者,如果再过多吃姜就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
同样,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汤也是这个道理,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上火,出现便干甚至出血的情况,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二
夏天过度锻炼
汗出透才排毒
人们经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暴走的中老年人,虽大汗淋漓,仍坚持锻炼。
人出汗是为了更好地散热,皮肤通过出汗来释放热量、调节体温,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汗出得太多,水分流失过多,容易出现脱水甚至中暑。中医理论中有“汗血同源”一说,是指汗是由津液转化而来的,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营养物质),当汗出太过时,其血必虚。因此,微微出汗即可,适时避暑才是正解。
“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适时避暑才是正解。
误区三
每天大量喝绿豆汤
伏天不碰冰镇饮料
很多家庭一到夏季,家里顿顿离不开绿豆汤,不仅每天大量喝甚至当水喝。可是,绿豆汤寒凉,饮用过多易伤脾胃。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三伏天不能碰冷饮,事实上,这需要看体质。
如果是热性体质,可以适量地喝冰水或凉性饮料;若是虚寒体质,热天应尽量喝温水或凉白开。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什么体质,过分喝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即使天气特别热,喝冷饮也需要小口慢喝。
误区四
只防暑不防寒
对于很多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喜欢贪凉的人来说,防寒更需注意。
经常待在空调房中,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可能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而且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忌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冷饮、空调),势必会损害机体功能。
误区五
雨后凉爽去锻炼
夏季暴雨过后,往往比较凉爽,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锻炼,但是雨后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暴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空气中的湿度其实会加重,雨后散步往往更易出现胸闷、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这就是湿热交杂引起的。
误区六
运动出一身汗
急着洗冷水澡
“三伏天”天气炎热,稍微动动就一身汗,别提有多难受了,这时很多朋友会迫不及待地去冲澡,而且还喜欢用偏凉一点的水温,这样就相当危险。
人在大汗淋漓时,身上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此时用偏凉的水冲澡,觉得很舒服,但是毛孔由于冷水的刺激会骤然收缩,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可能导致中暑。
除此之外,洗冷水澡还会使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大量增加,同时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综合因素下致使血压升高,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负荷不了,就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的危险事件,严重时可能有猝死风险。
而且,洗澡水过冷(25℃以下),还容易诱发胃肠道不适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建议大家平时洗温水澡,具体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即35℃~37℃。
误区七
蔬果代替正餐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朋友选择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时间久了容易出现疾病。
即使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吃莲藕、冬瓜、丝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误区八
带藿香正气
随时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治疗因热天夹杂湿气而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并不用于防中暑,而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想要预防中暑,远离高温环境、主动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才是有效措施。
“三伏天”应这样养生
养气:“三伏天”出汗多,导致体力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因此养生尤其要注重“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
养心:夏天出汗多,更要养心,尤其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提高警惕。
祛湿:夏天多暑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因此,要注意袪湿。
清火:人到夏天容易“心火”旺,而这也容易对身体造成消耗。心火有时会导致口疮、心烦、失眠等病症,因此要特别注意清火。
“三伏天”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科学养生,健康度夏。
(综合央视生活圈、生命时报、新华网)
□新闻延伸
晒背也能养生?
年轻人被“种草”
三伏天“晒背”也能养生?近日网上一股“晒背风”引发关注。热传的“种草”攻略认为,这是“不要钱的‘天灸’”,可以祛寒湿、减肥等。
网友们提到的“三伏天晒背”主要是为了养阳,最佳体验时间在初伏、中伏、末伏这三天,这样做是为了让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不仅能驱寒保暖,还能缓解抑郁、改善体质、改善肤色。
记者以“晒背”为关键词,在某“种草”平台搜索,相关笔记超过357万篇,不少网友分享了晒背体验。晒背真的有效吗?有网友表示确实看到效果。有网友则表示,晒背不当容易造成中暑、晒伤,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也有人不理解,空调房里不舒服吗?
俗话说“三伏晒对背,健康一整年”。医生表示,春夏养阳,三伏天尤其适合晒背,但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6点。
7月10日,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主管营养师梁婷婷说:“晒背时间需要注意。在早晨太阳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晒一晒,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在中午或下午的烈日下暴晒,避免晒伤。”
梁婷婷建议,“三伏天”减肥,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和运动,睡眠和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想通过单纯晒一晒就达到减肥目的,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减肥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做好合理的规划,自律锻炼。”
也有医生提醒,火气旺盛的人不建议晒背,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量力而行。
(综合齐鲁晚报、现代快报、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