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一夜之间,泉州蟳埔簪花围火遍全国、火向世界,成为世遗泉州走向世界的一项独特文化密码。去年,节假日日均游客量达5万~6万人次。今年泉州两会期间,泉州人大代表王文郴建议,把蟳埔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并开辟晋江大桥下码头至大坠岛邮轮航线,形成渔女文化闭环。
王文郴介绍,蟳埔是闽南瑰宝地,唐宋刺桐建港后,此地成名,乘港而兴。明代时建铳台,设鹧鸪巡检司,声名更盛。史曰“闽南钥匙,刺桐咽喉”。而蟳埔子民,世代海捕为生,为求永安,建顺济宫,供奉妈祖,闽南有名。传施琅征台之前礼拜妈祖,并奉“靖海清光”牌匾为敬。同时,天运灵通。蟳埔人造船、航海等海洋智慧出类拔萃。蟳埔女头饰服饰风情万种,且习俗传统,百世不易,堪称举世无双。“蟳埔蚝壳厝”建筑工艺,鱼鳞蚵壳,出砖入石“千年砖,万年蚝”,冬暖夏凉,尽显渔村风貌,亦全国绝无仅有。这里的海产纯正,红蟳历经千年,海蛎饮誉华厦,鲜活鱼虾,亦口福,亦文化,“闽南渔村”不虚誉。这里斯民质朴,渔女贞烈以温婉,男儿豪迈而热情。王文郴建议,要抓住机遇,利用蟳埔独特的民俗文化,将其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王文郴认为,一要从对标国际化旅游接待入手,改善周边环境。解决道路拥窄,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设置不足问题。二是高度还原传统的民俗服饰,使得簪花、服饰原汁原味地保持传承。三是解决文化旅游体验比较单一问题,优化服务与管理。
他建议,以古民居蚵壳厝、旧街巷、妈祖庙、宁海庙范围,加快核心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蟳埔社区东西南北路口,要立设门牌坊,并适当进行道路拓宽,方便游客识别出入。要增加公共停车场及公厕建设,方便游客停车及如厕所需。
同时梳理好保持传统民俗服饰的标准,打击奇装异服和破坏传统蟳埔簪花的乱象。要适当增加文化旅游体验内涵,可以开辟一些有特色的服饰,如男渔民服饰及织网兴趣体验。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创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更要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对一些宣传广告牌排放,允许在促进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设置。车辆停放也要允许在繁荣发展的前提下停放,而不是不方便游客出入。
他认为,要加快蟳埔周边餐宿业发展,以适应游客“井喷”后的需求。文化方面,可以整合资源,打好惠安女和蟳埔女两大泉州渔女品牌,推动泉州文旅一体化发展。
因此,王文郴还建议,开辟晋江大桥下码头至大坠岛邮轮航线,有机连接晋江大桥码头蟳埔至后渚港,直至大坠岛水上观光游览航线,将泉州最美的海岸线及两个最具亮点渔女文化地链接成一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