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6

别再稀里糊涂被扣钱 免密支付或自动续费功能该关还得关,一旦开通,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就会降低

近日,“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的话题登上热搜。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扣款……如今,不少线上平台为简化付款流程,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发现,免密支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在自动续费前也未能尽到提醒义务。相比起开通时的一键操作来说,想要关闭这些服务,往往并不容易。

案例:以为已关闭自动续费,没想到被扣费了两年

“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引发热议后,用户王琛(化名)检查了自己手机里的所有应用,关闭了此前从未注意过的自动续费项目。“刚刚才关掉的一个自动续费,就是酷喵SVIP包月自动续费,每个月35元,已经扣了三个月。”

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相比于开通自动续费的标识不清楚,更被诟病的是自动续费关闭程序极其复杂,不少媒体甚至将此形容为“套娃”或“连环扣”。江西用户刘诗雨说,自己曾开通某视频网站的会员,后面没怎么用却突然发现老被扣费,经人提醒才知道是开了自动续费。“一开始不知道取消键在哪里,弄了一两天,就在网上找攻略,弄了很久才找到取消自动续费的键。”

“连环扣”设置之下,还有不少消费者以为自己已经关闭了续费功能,实际上还在扣款。广东的金先生反映,他在2018年时通过支付宝购买一款保险产品,2020年关闭了自动续费,没想到这两年陆续被扣掉4000多元。还有消费者反映,自己曾在天猫上开通过一个视频平台的自动续费,之后检查支付平台,未显示这一续费项目,以为已经关闭,结果发现通过“天猫”的名称持续扣费。

调查:无意中授权,扣钱才发现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朋友的建议下,丁先生最近查了下自己的支付宝,意外发现已签约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的服务多达10项。其中,既有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停车服务平台,也有生活缴费、乘车码服务和电商平台会员等。

“居然还有一个旅行平台,完全想不起来是什么情况下开通的免密支付。”丁先生看到,服务详情显示,“在得到您的授权后,可自动从授权的支付宝账号中扣款,扣款过程中不需要输入密码”。开通时间则是2023年1月12日,“这都一年了,也不知道当时是不是为了抢春运火车票,无意中就给授权了,后来也忘了关”。

记者了解到,部分软件或小程序会将免密支付作为必选项,如果不同意开通,则无法使用相关功能。在一家写字楼内的自动售货机前,记者尝试扫码购买商品,支付时显示需要采用“先购后付”方式,记者同意授权后关上柜门,随后收到支付完成提示。信息中显示,“无人货柜/门店自主选购,选购完成后自动支付实际购买的商品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常用的付款码,其实也默认开通千元以下免密支付功能。以微信付款码为例,使用说明显示,“开通微信支付付款码服务后,单笔付费金额不足1000元的交易,无需验证支付密码或其他交易指令验证要素,超额需要验证支付密码”。

除了免密支付以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因自动续费,不知不觉被扣款。前不久,李女士出于好奇,下载了一款聊天机器人软件。“会员中心的套餐选择除了永久会员外,还有18元的包周订阅、38元的月度订阅、78元的季度订阅和128元的年度订阅,都没提‘连续××’。”李女士以为,包周订阅就是只订一周,于是打算先体验一下。结果,第二周她再次被扣款18元。“原来套餐里没有一个是单独的,都是默认续订。”事实上,多款视频软件、修图软件和办公软件也都会用定价策略吸引用户选择自动续费。

去年10月,齐女士开通了某视频软件的会员。“月卡是30元,连续包月的话,每月25元,明显是鼓励选择连续包月。”齐女士原本想着到期前取消就行,结果因为几天时间追完剧后没再打开过,稀里糊涂被续了三个月,“直到12月查看支付宝账单,才想起这回事”。

风险:误触就下单,可能被盗刷

免密支付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不少人深受困扰。

“不小心买了顶帽子”“我收到了两个衣柜”……原本并不需要的日用品、食品,甚至是大型家具,被寄到了家门口。虽然没有下单的印象,但仔细查看购物平台发现,自己的账号里确实有相应订单。这样的事情听起来离谱,却并不少见,而这通常是因为消费者在购物平台开通了“免密支付”。

记者体验发现,在某电商平台开通免密支付后,在商品页面点击“立即支付”,无需跳转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就直接生成了交易订单。有消费者反映,在浏览商品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误触,结果一不留神就下了单。

“平时都是打车到了地方就自动扣费,根本没注意这些订单多花了钱。”王女士最近在某打车软件的订单页面上偶然看到两个月前的一个17元订单。王女士打开页面信息,仅能看到车辆为“出租车”,没有显示起步价、里程价等信息。仔细查看订单列表后,王女士发现,类似情况出现了不止一次。“因为是免密支付,当时都没及时发现,现在过去这么久,也很难再追回。”

据了解,类似遭遇并非个例。有消费者反映,使用打车软件时,最终实际支付的价格与打车时显示的一口价不同。还有消费者发现,司机在未与自己协商或告知的情况下,在最终价格中加入了其他费用。由于免密支付,自己下车时并没有注意到。

开通免密支付后,一旦手机丢失,则意味着还有被盗刷的风险。日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曾公布案例,一位大妈捡到他人手机后,发现手机没有锁屏密码,且微信零钱有5100多元,于是分8次扫码免密消费,直到将微信零钱挥霍一空。“免密支付功能一旦开通,支付的安全性就会降低。”公安部刑侦局也曾专门提醒。

专家:

应让平台自纠自查

更要畅通投诉渠道

2023年初,工信部印发通知要求: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而不少用户反映,订阅自动续费服务后,并未在自动扣款前收到短信或消息推送的提醒。对此,用户需去购买平台自行查找取消续费的方式。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要使得上述规定落到实处,需要建立一条从发现问题到治理乱象的有效渠道。“最好的治理办法还是要打开投诉渠道,让老百姓有渠道向监管部门投诉相关问题,或者通过互联网端口主动介入不合理的自动续费服务。要发动消费者发现自动续费的问题,而不仅是让平台自纠自查。”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自动续费层层套路,表面上是法律的合规与用户体验的匹配问题,实际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服务品质的问题。

□提醒

“免密支付”这样关闭

“开通的时候只用在APP上一键操作,可到了想关闭的时候,却要兜兜转转,恨不得‘过五关斩六将’,关闭页面藏在‘犄角旮旯’里,找起来特别费劲。”提起如何关闭,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比如微信,查看和取消方式跟过去不太一样,如果不是专门上网查,都不知道该怎么弄。”

记者发现,要想关闭免密支付或自动续费,需要打开微信,选择右下角“我”,点击“服务”,再进入“钱包”,点击最下方的“支付设置”,查看其中的“免密支付”或“自动续费”,找到相应项目,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关闭。

如果是支付宝,则选择右下角“我的”,再点开右上角“设置”的齿轮状图标,选择“支付设置”,点开“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可以看到所有已签约免密支付/自动扣款的服务项目。打开其中一项,能够查看开通时间、扣款方式等,如果不希望继续免密支付,则点击最下方的“关闭服务”。

在美团、抖音等APP中,也可以在相关的支付功能页面手动关闭“免密支付”。

(综合北京晚报、央广中国之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