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8

邮票与钱币 方圆之间见智慧

北宋交子旧版拓存,最下面的风俗画是防伪标志

龙年生肖邮票《甲辰年》

开元通宝

2024年贺岁纪念钞,是央行首次发行的贺岁钞

金错刀

造型奇特的“国宝金匮直万”

清光绪四年(1878年),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兽,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有8000多年的历史,自豪地自称为“龙的传人”。

中国邮政近日发行的《甲辰年》龙年生肖邮票格外火爆。与此同时,央行发行的龙年纪念币、纪念钞也火了,成了“开年顶流”。

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一向对龙题材的邮票和钱币颇有期许。而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就是“大龙邮票”。今天的《史话》,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邮票和钱币的世界之中,看看古人的智慧。

“大龙邮票”

中国第一枚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诞生与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它的发行成为中国近代邮政发端的标志之一。

1878年,大清海关试办邮政,同年7月,中国第一套邮票——“江山云龙图”脱颖而出,后被称为“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全套三枚,邮票图案正中为蟠龙戏珠,绘一条两目圆睁的五爪蟠龙,在云彩水浪的衬托下,大龙腾云驾雾。邮资面值以中国海关记账单位关平银(海关银)表示,分为: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信函邮资)、五分银(黄色,寄挂号邮资)。

大龙邮票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在天津发行后,先后共分三期印制、发行: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大,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张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

钱币在收藏市场一直保持很高的热度。通过钱币的外形设计,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而钱币还和一个国家的民生经济紧密关联。

古代钱币里的别样历史味

南海海贝

是钱币的“老祖宗”

远古时期,人们常常以物换物,也就是实物货币,其中,最主要的实物货币是“贝”。

贝有许多种类,作为实物货币使用的,是一种产于南洋的特定海贝,个头小便于携带,光滑又漂亮。但这种货币产自南海,要运到内地路途遥远很不方便。于是,聪明的古人依照形状制作了“替身”来代替贝壳充当货币。由此,出现了骨制货币、蚌壳制货币、石制货币和陶制货币等。

秦朝建立后,推行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制造出了一直沿用到清代的方孔圆钱,因为秦在钱币表面铸刻“半两”字样,因此又被称为“秦半两”。

史上最美钱币

却让百姓吃尽了苦头

单纯从钱币角度看,西汉末年推行“王莽改制”的那位王莽,绝对是审美高手。

王莽钱币是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钱币,制作严谨,枚枚是精品,钱形上推陈出新,币文采用华丽的悬针篆体,在工艺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铸钱的一个高峰。在目前的收藏市场,王莽钱币更是被收藏家青睐,价格一路高涨。比如,金错刀是中国最早使用,也是唯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

除了金错刀,王莽发行的契刀、壮布、幼布、空首布、第布等,如今也都是万元或几千元一枚也难以求得的。而造型奇特的“国宝金匮直万”钱更是当今最稀有的古钱之一,存世仅两枚,价值无法估量。

王莽钱币不是具体的某一种货币,而是由王莽主导的四次币制改革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的总称。王莽本是西汉大臣,最后却篡夺了刘姓江山,建立了新莽政权,并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币制改革。

不过,王莽的每一次币制改革都在削减钱币重量,升高币值,这实质是在剥削普通民众的财富。王莽不懂经济,他一心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货币制度没有延续性,严重地压抑了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大唐“开元通宝”

上有“贵妃指甲印”?

“开元通宝”也是中国古代钱币的明星。唐朝开始,钱币不再以重量、大小论价值,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开元通宝”是“单面钱”,只有正面印有文字,但在钱币的背面,却有一个小小的月牙形的印记。有传说称,“开元通宝”本来是没有月纹的,后来有一次杨贵妃陪唐玄宗去铸币厂视察,结果看到了一个铸钱币的泥范,一时起了童心,用指甲在上面按了一个指甲纹,后来那批钱币出来之后就都带指甲纹(即月纹)了。

事实上,这个传说是不符合历史的。虽然钱币名叫“开元通宝”,却不是“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发行的。早在唐玄宗使用“开元”年号前大约一百年,也就是唐高祖时期,它就已经被铸造出来了,是唐高祖李渊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既然不是唐玄宗发行的,怎么可能会有杨贵妃的指甲印在上面呢?

除了月纹,“开元通宝”背上还有星、云、波、圈等各种纹饰。这些纹饰形态各异,即使是同样的纹饰之间也有细微区别,比如目前出土最多的月纹钱币,就可以区分为上弯仰月、下弯俯月、穿旁侧月等。研究认为,这些月牙痕是铸造者为了区别不同的铸炉或其他原因而做的简单标志。

而据《旧唐书》记载,“开元通宝”的钱文是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的。“开元”意思就是开辟新纪元,而“通宝”一词,唐代以前没见使用过,应是欧阳询创造的。“通”字有流布无碍之意,“宝”字指珍宝,“通宝”就是通行之宝货。

“开元通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到了北宋初年,还有仿铸“开元通宝”的现象,甚至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的“开元通宝”流通。

1000年前的纸币

“防伪标志”是风俗画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是纸币。你知道吗,1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我国北宋年间的四川。

现收藏于辽宁博物馆的北宋交子旧版拓存,是世界上唯一的北宋交子拓片。

交子以楮(chǔ)树皮为原料,不易保存。清代研究人员用制作交子的原始印版拓印了这件“北宋交子旧版拓存”,目前我国仅此一件,是国内研究纸币发展史的唯一实物资料。

它竖长形的版面分为三个部分,上部有十个方孔圆钱符号彰显货币属性,中部整齐排列29个字,规定了流通使用的地区、场合及币值。它的下部刻有宋代风俗画,这就是当时的“防伪标志”。

买一匹绸缎需65公斤铁币

交子应运而生

在北宋以前,从贝壳、铁钱、铜钱到白银、黄金,金属货币的历史延续了2000多年。

直到贸易繁华的北宋中期,随着经济发展,商品交易量大大超过了货币流通量,金属货币供不应求,市面上甚至产生了“钱荒”。当时的四川仍然广泛使用铁钱交易,但是铁钱值小、体重,给携带及流通带来了诸多不便。据史书记载,买一匹绸缎要搬运65公斤的铁币。朝廷不解决供币流通中的矛盾,成都人开始大胆求变,民间十六户富人发明了一种收据形式的楮券,在民间零星发行,用来代替铁钱流通,这就是“交子”。它的出现动摇了金属铸币根基。

由于私营交子的信用得不到保证,官营交子应运而生。益州(现在四川省一带)交子务是世界上首个发行纸币的官方机构,发行的官交子也被认为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到了南宋,全国开始仿照四川发行纸币,中国由此进入了纸币流通时代。直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欧洲人才了解纸币并效仿,可以说成都诞生的交子,领先了世界其他地区600多年。

中国人用经济头脑和智慧,开创了世界货币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世界金融体系烙下了属于中国的独特印记。

□知多一点

“模范”一词 原来和钱有关

古代采用模印的方法制作钱币,又叫“钱范”,如今的“模范”一词就是从“钱范”而来的。“模范”本来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因“模”是标准、规范之意,“范”有模范、榜样之称,后来引申为值得学习的榜样。

(综合海南日报、央视、北京晚报、齐鲁晚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