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连江在做生仁豆

糖水泼洒在烤熟的花生上

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生仁豆
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拿起一粒生仁豆,放入嘴里,吃起来甜、脆……随之而来的是满嘴香甜的味道散开,特别有小时候的味道。
生仁豆,在上了年纪的泉州人眼里,是小时候最美味的零食。在他们小时候,只要有人去做客,家里就会在泡茶时摆上生仁豆等零食,让客人“甜”一下,也叫糖配,可以说是一道待客必有的零食。如今市场上的零食多种多样,生仁豆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很多老一辈会专门去寻这个古早味。
一做都是一气呵成 中间停顿不得
1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泉州洛江区河市镇连江糕点店。碗糕、松糕、寸枣、麻佬、米龟……顾客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做一年四季的食物,主打古早味。58岁的刘连江,从15岁开始做生仁豆一直做到现在。“爷爷辈就开始做,我跟着叔叔学的。”刘连江说,他一做就做了四十几年。
“红色、黄色、白色,如今就做三个颜色了,我们小时候做至少六个颜色的生仁豆。”刘连江说,以前颜色多,每个来买的人都会每种买一些。“是啊,我们小时候就是吃这个味道。”来自泉州市区的张先生,听说这里有古早味的生仁豆,特意过来买。
“从烤花生开始,到做好生仁豆,整个过程50分钟左右。”刘连江边做边介绍,挑选上好带花生衣的花生米,以前是用沙子炒熟花生,现在用烤方便一些。他说每做一锅豆都是一气呵成,中间停顿不得。
十斤花生加糖汁
变成三十斤生仁豆
在现场,海都记者看到刘连江一边把花生烤熟,一边把锅里的水烧开,加入白糖溶化,再加入适量的麦芽糖,一直搅拌,等锅里的糖水起大泡泡,就开始打起来,泼洒在烤熟的花生上面。
刘连江双手不停地把竹匾上下左右地摇摆,这可是个力气活。只见他双手抓住竹匾,两脚跨步,整个人跟着舞动起竹匾,就像练武一样,动作娴熟,随着上下左右摇摆,整盘的花生在竹匾里跟着舞动。刘连江说,这些动作,就是尽量让里面的花生与滚烫的糖汁相融合,花生被糖汁均匀地包裹住。一遍、两遍、三遍……重复着加糖、摇摆,这个动作做十多遍后,十斤的花生就变成了三十斤生仁豆。
“你试试,来摇一摇,体验一下。”刘连江放下做的生仁豆,让记者现场试了一下。记者不要说提起,根本没办法把放有生仁豆的竹匾摇起来。刘连江说,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都是锻炼出来的,做生仁豆是体力活,很辛苦。如今就他妻子在做,孩子都不愿意学了,自己做多少算多少。“都是本地顾客买得比较多,他们买回去送人。”刘连江说,因为自己纯手工制作生仁豆,也保持了小时候的味道,很多人是因怀念古早味来这里买的,都是几箱几十箱地买去送人,口碑好,找过来买的人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