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只猴子;入园门票几十块,买动物周边文创花了上千块;以为在逛迪士尼,其实走进了“肯尼亚平替”……不是“疯狂动物城”去不起,而是“疯狂动物园”更有性价比。city walk还没火多久,比city walk更有点东西的zoo walk火了,这届年轻人又盯上了动物园,在动物园里获得了“迪士尼平替”的体验。
曾经的动物园是家长们的遛娃胜地,如今的动物园受大学生青睐。和小时候的走马观花、认认动物的大名不同,如今的年轻人更看重沉浸式、乐园式的游玩体验,zoo walk正以独特的魅力圈粉年轻人。那么,“zoo walk”为啥火了呢?
现象
购买动物园门票 30岁以下占七成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日均客流量达到了上限8万人,客流与上海迪士尼不相上下。地处大兴的北京野生动物园尽管远离城区,但最近也是人气爆棚,哪怕是寻常周末,热门的猛兽区排队也三小时起步。拥有一众顶流熊猫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排队参观。今年以来,平时周末客流量在3万至4万人次,比去年节假日高峰高出一倍。
动物园里不仅有了人气,更大的特点是主流客群从孩子变成了年轻人,zoo walk已经成了年轻人的新晋出游方式。根据2023年美团线上的售票数据,购买动物园门票的30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近70%;顶流网红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票务数据显示,2019年70%的游客都是免票游客,即主要客群是60岁以上达到免票标准的老人,而到了2023年,购票游客超过了60%,其中20岁到30岁之间的游客占比60.21%,30岁到40岁的游客占比29.57%。
游客
戳中萌点 尽收眼底
这股“zoo walk”的风潮因何而起?对许多年轻人来说,首先是为了追逐新鲜感,动物园里“明星艺人”千姿百态,不少动物因为长相出众,或是独特的习性,总能在不经意间走红网络,吸引年轻人来“打卡”。
“丑萌丑萌的,莫名戳中我的审美。”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里,游客薛晶在冈瓦纳区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杜杜”——一只白面僧面猴。通体黑色唯脸独白的杜杜是园里的顶流。“杜杜,杜杜!看这里。”隔着玻璃,不断蜂拥而来的年轻人轻声呼唤着“男明星”。
有年轻人说,“zoo walk”像一剂良药,用自然风情,治好了自己的“自然缺失症”。的确,在城市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城市的高楼大厦并不新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跟着小红书、B站的攻略和指引,加入“zoo walk”的队伍,去亲近大自然,追寻那些活跃在野外的美丽身影。
记者发现,也有一些“zoo walker”是做足了攻略,精打细算的“特种兵”,在他们眼里,到动物园一趟,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情“尽收眼底”,是性价比拉满的出行优选。不久前,因一场暴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大量长颈鹿、斑马狂奔去避雨,那壮观的场景像是一场动物大迁徙。有年轻网友评价,不是肯尼亚去不起,而是广州更有性价比,虽是“Made in China”,但气势不输非洲本尊,去动物园赶上一次这场面,立省好几万,实在是又实惠又能炫。
缘由
向往自然和自由 共情吸引更多人
“zoo walk”的火热,并非偶然。
在“刻板印象”里,动物园是孩子们的天堂,而事实上,动物园的受众面已经越来越宽。首先,动物园本就自带“老少通吃”的属性,而和工作、生活“battle”得身心俱疲的人们,也更向往自然和自由。有网友表示:在这里,连看老虎打个哈欠,似乎都让人如沐春风。
其次,是交通便利,人们更愿意出门了。随着人们出行时间和成本的降低,去到位置偏远的大型野生动物园不成问题,跨省逛动物园也是说走就走。
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看来,在野生动物身上,人们代入了自己的情绪,有人看到老虎“大山”头枕树干,眯着眼睛躺在水里小憩,感叹这松弛感真是绝绝子;有人在睡觉的考拉跟前久久驻足,羡慕它无忧无虑地生活,这些共情都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打卡”。
“看!是‘卡皮巴拉’!”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里,转过一处拐角,从常州来的大学生徐文迪似乎发现了什么,兴奋地举起相机一通拍摄。在他面前,一只水豚卧在地上,不紧不慢地嚼草吃。“卡皮巴拉”正是水豚英文名“capybara”的中文谐音,因其松弛自在、与世无争的精神状态,成为新晋的顶流,也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受到人们的热捧。“干饭都不急,精神状态领先起码30年。”徐文迪打趣道。“真羡慕它情绪稳定。”从上海前来“打卡”的小叶说,比起像他这样成天焦虑、“一点就炸”的上班族,生活悠哉、精神稳定已入化境的“卡皮巴拉”简直是偶像,活成了自己最向往的样子。
园方
让动物们“出圈”
满足年轻人需要
人们对动物的汹涌爱意,也让动物园管理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zoo walk”热度常驻,保持长红。
比如,不久前,大熊猫“花花”成了成都文旅局的荣誉局长,点燃了一波流量热潮,大家纷纷抛梗接茬,帮着“花局长”整花活。获得“官方认证”,跨界入职人类世界的“花局长”,也为动物园打开了“脑洞”,纷纷开始“讲故事”,为人气火爆的动物们立“人设”,让动物们“出圈”。
不过,独角戏唱不响,有了动物明星,还得有游客来捧场。为此,不少动物园会主动分享动物们的日常,并和网友们进行友善互动,盘活流量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亲近、爱护这些可爱的动物。
如红山森林动物园金丝猴一家被唤作“金家”,就已经拥有了一批“迷弟”“迷妹”,还有游客会拍摄照片、视频,给“金家”的成员们编排“走秀”等故事,得到官方的点赞和转发。而在北京动物园,在水豚头上放橘子、和小熊猫合影、被鹈鹕夹脑袋这三个项目成了“打卡”标配,园区为此开展“豚豚征名”等活动,和游客粉丝积极互动。
不少动物园还借着“zoo walk”的热潮,开启了动物明星带货模式。在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文创馆里,为了给“zoo walker”更丰富的游玩体验,除了挂件、摆件、盲盒、风筝等一系列动物周边文创产品,园区还和不少知名品牌进行联名合作,满足年轻人分享、展示的需要。
白亚丽认为,“zoo walk”在人与动物之间建起了更深的情感联系,从了解、爱上野生动物,到自发地保护它们,鼓励更多人投身动物保护事业,也是这趟自然之旅的意义所在。
“动物园要不像动物园,才能更年轻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表示,如今的动物园,不仅满足着游客们看动物的需求,还提供着更多娱乐性、服务性的体验,变成一个更潮、更时尚、更有活力的生活场景。你会加入“zoo walk”吗?
(潮新闻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