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 法治日报
近年来,宠物行业蓬勃发展。《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显示,在中国结婚率下降与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空巢老人和单身青年比重攀升,催生了更多宠物陪伴需求。《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犬、猫)数量已经达到1.1亿只,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14亿元,宠物经济呈“井喷式”发展态势。
在宠物陪伴需求渐增的大背景下,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时却被“坑”。很多消费者反映,直播间里宠物们非常精神、活泼可爱,可是买回家后7天左右就会出现问题,如呕吐、咳嗽、便血,甚至死亡,网友称之为“星期宠”。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买“粉丝”、拍段子、假砍价
宠物销售直播间满是套路
记者来到江苏沛县宠物市场,这里聚集了许多从事宠物线上买卖的代购。代购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行当,要想挣到钱,宠物的健康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制作好宠物的短视频。这些代购坦言,他们大部分的段子都是在表演淘狗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环节。
在沛县的宠物市场,一名网络代购正在直播“砍价”,价格从1400元砍到了900元。然而在镜头里看似是商家的这位女士并不是老板,而是配合演戏的另一位代购。
代购们强调,如何真正让消费者去选择一只健康的宠物并不重要,买“粉丝”、拍段子、养账号,伪装成一位经验丰富的代购才是他们成功踏上销售宠物之路的第一步。有经验的代购向记者介绍,为了赚钱就得演得像站在消费者这一头,市场里的人都是演员,演技高得很。
代购砍价时,商家喊价虚高,然后通过直播镜头看不到的手势告诉代购底价,两人心照不宣,在高价和底价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地表演砍价戏码,为买家设下圈套。
代购谈价前会先收订金,将直播间里的观众变成微信里的好友。出售宠物前,代购会询问是否要自费做宠物健康检测。如果消费者在代购这里花钱做了检测,宠物落地24小时内如果发现不健康则可以包退换。如果不做健康检测,只保证宠物路上健康不死亡。三项检测的成本只要18元,而代购则开价120元。
一些代购为了展现宠物体检的真实性,还会拍摄整个体检的过程。
宠物体检造假、谎报疫苗接种
代购、商家联手欺骗消费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给宠物体检完全如同做戏,在拍摄宠物体检的过程中,明明检测出“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结果呈阳性,代购却视若无睹,在视频中给出宠物十分健康的结论,蒙蔽买家。
在代购离开商店后,商家告诉记者,刚才的检测结果被自己调了包,这种检测其实就是做做样子,不管检测结果如何,代购都会给出健康的结论。
正规宠物医院的医生指出,幼小的宠物感染犬瘟、“犬细小”等病毒后是有潜伏期的,视频里看起来活蹦乱跳的宠物也许在几天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然后逐渐加重。
除了销售的话术、宠物体检的造假,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一些宠物网络代购还会谎报宠物的疫苗接种情况。
其实关于打疫苗的真实情况,代购自己并不知道,也不关心,更无从追踪。不仅直播间谎报疫苗接种情况,有的宠物代购为了更好地推销手中的小宠物,还会伪造宠物的疫苗接种记录。
记者来到沛县宠物市场内部的华康宠物医院。在这里,工作人员小心谨慎地从货架底层取出一份空白的疫苗接种记录册,在向记者询问宠物出生日期、性别、品种三项内容后,就写上注射日期,并贴上疫苗贴,签字、盖章后,以单价5元售卖给记者,并向记者强调,不要对外宣称这份疫苗接种记录册子是从他这里购买的。
在沛县宠物市场,不仅宠物医院在销售疫苗接种记录册,商店也在销售疫苗接种记录册。
一位宠物网络代购人员告诉记者,在沛县的宠物市场,健康的宠物一般只占到三成,买家收到生病的宠物,找代购理论时,代购们一般会采用拖延套路,三个月之后再发新的宠物过去。一般拖到三个月时消费者就忘了。
故意售卖有病的宠物,涉嫌违法
网购生意火爆,记者在沛县找到一些养殖户。养殖户告诉记者,因为代购们的销量好,他们养殖的宠物在一个月左右大的时候,就会被销售出去。由于宠物年龄太小,养殖户一般都不会给宠物接种疫苗。养殖户也告诉记者,卖宠物的时候小一点的要说打了两针,大一点的就说疫苗接种齐全,总之不能说实话。
根据记者的观察,在沛县宠物市场,一旦买家支付货款,代购就会立即将宠物送到这里的运输点。每天傍晚,这些宠物就会被运输商家装上不透气的面包车运输到全国各地。对于运输的宠物是否健康,运输过程是否存在威胁宠物健康的隐患,运输商家丝毫不关心。
记者发现,沛县宠物市场的运输商家约有5家,每天傍晚,这些商家会将代购们送来的宠物装进封闭的面包车,再运输到离市场不远的中转站。在这里,运输商家会根据收件地址进行分配,根据收件地址的远近,运输方式也不一样。不管是长途汽车站,还是小商品批发市场,都在偷偷摸摸地运输动物。
无任何防疫的检测,也无任何登记,这些运输商家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规的,但为了谋取利益,他们都会选择夜间运输来躲避监管。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店家故意售卖有病的宠物,还在合同中规避责任的行为涉嫌违法。
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显敏说,商家在售卖因存在各种健康问题而只能存活一周左右的“星期宠”等活体动物时存在未如实告知买家宠物实际情况的问题。而且,如果此类宠物身上携带有传染性病毒,商家售卖此类存在传染疾病风险的活体动物,还可能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在陈显敏看来,“星期宠”纠纷中消费者维权的困难之处在于,难以确定宠物具体的染病时间。当买卖双方各执一词时,现有材料难以证明宠物在商家销售时就已经携带病毒。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何山教授认为,界定双方责任的关键环节是取得一份权威的鉴定结果。当宠物在购买后短期内死亡时,消费者应当将宠物送往专业的检验机构鉴定死因,特别是导致宠物死亡的病毒的潜伏期,以此来确定宠物是否在消费者购买前已经染病,为后续厘清双方责任提供依据。
陈显敏建议,为规范“星期宠”乱象,目前最可行的措施是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商家的日常监管,或者有关部门提高对在售宠物的检疫频次。消费者购买“星期宠”后,可以先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若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投诉,因“星期宠”问题涉及带病猫狗,消费者还可以向主管卫生防疫的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依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