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转眼工夫,就被咬得浑身是包。”“太痒了,小腿上都抓出血了。”“连眼皮都不放过。”……最近,你是不是觉得身边的蚊子特别多呢?这是因为,夏季蚊虫活动本来就频繁,而前些日子雨水不断,雨后积水又给了蚊虫良好的繁殖场所。因此,蚊子变得更加“猖獗”。
如何有效防蚊灭蚊,网络上的方法五花八门,其中“吃维生素B1或喷洒VB1水溶液可以防蚊虫叮咬”的说法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果真如此吗?昨日,记者就此请教了皮肤科医生。
维B族无防蚊效果
“没有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B1能够防止蚊虫叮咬,应该是以讹传讹。”省立医院皮肤科陈黎医生表示,她也注意到一些博主在转“维生素B1能防蚊”的观点,但原始出处无从查起。
陈黎分析,维生素B1闻起来有微弱的臭味,尝起来是苦的,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将药物喷洒在体表,或是口服药物之后,血液也会产生同样的味道,能使蚊子望而却步。“实际上,蚊子对气味的喜好与人类不一致,让人觉得味道恶心的维生素B1,并不会对蚊子产生影响,这是不靠谱的说法。”
“门诊中,接诊的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也有所增加,其中以儿童为主。”陈黎医生建议皮肤敏感者要特别做好防护工作。
孩子和孕妇最易被蚊子叮咬
“出汗多、体温高、代谢旺盛的人更容易遭蚊虫叮咬。”陈黎医生说,人体排出的汗液在空气中挥发,也是吸引蚊子的一大“信号”。此外,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较高,排出的汗液酸度也较高,这种酸度对蚊子也具有吸引力。蚊子触角里的受热体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人体通过流汗的过程在不断散热,这种温度变化对蚊子又是一个大诱惑。
从人群来说,因为蚊子喜欢代谢旺盛的人,所以小孩易遭蚊叮,老人则不受青睐;孕妇较正常人呼气量增多21%,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会将蚊子吸引过来,而且孕妇基础体温也高于常人,也更容易招惹蚊子。
因此,夏天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外出时尽量穿浅色衣服,深色衣服不仅容易吸热也会吸引蚊虫。尽量不在草丛、林间坐卧休息,在这些场所活动游玩时,应扎紧裤脚、袖口,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携带一些驱虫药物,如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或提前在皮肤外露部位涂擦驱蚊药。
最靠谱的两大驱蚊大法
驱蚊方法五花八门,到底哪种最管用呢?陈黎医生认为,最靠谱的驱蚊方法有两种。
首先是物理驱蚊,如安装纱窗门、蚊帐,用电蚊拍驱蚊,穿长袖长裤,清理家中积水等。婴幼儿和儿童防蚊尽量采用物理方法,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婴儿,可使用蚊帐;在衣物选择上,可选择色彩较淡和宽松的款式。
其次是化学驱蚊,如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派卡瑞丁或柠檬桉叶油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由于这些也是农药成分,买驱蚊剂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购买时,家长还要注意查看产品中驱蚊物质的含量,为婴幼儿和儿童驱蚊,应选择驱蚊物质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同时,家里的电蚊香液要妥善放置,避免孩子接触。
被蚊虫叮咬后怎么办?
医生强调,被蚊虫叮咬后不要反复抓挠,一般10~15分钟后,痒感就会明显消退。叮咬后可以冷敷,或炉甘石洗剂或激素软膏外用,一般不推荐用盐水或肥皂水洗。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烧、头痛、血尿、喉头水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