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黄瓜山考古现场(霞浦县博物馆/图)

闽东最早最重要的人类史前文化遗存——黄瓜山贝丘遗址(霞浦县博物馆/图)
海都讯(记者 吴雪薇 通讯员 危长福) 记者从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福建闽东地区史前遗址调查”项目日前在宁德市霞浦县启动。该项目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宁德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开展,是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之“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工作计划,在福建省文物局立项资助下成立的考古专题调查项目。
福建闽东地区,即宁德地区,位于福建东北部,枕山面海,海岸线蜿蜒绵长,岛屿众多,其南北分别与福建闽江下游地区和浙江南部地区接壤,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现有的考古发现表明,闽东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存与闽江下游及浙江南部的史前文化遗存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与台湾史前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交流与互动。省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也向记者介绍,“黄瓜山文化”是闽东地区史前文化的代表。1989年,霞浦沙江镇小马村黄瓜山遗址的发掘,所获取的彩陶遗存最为丰富、典型,因此以遗址命名这一遗存为“黄瓜山文化”,其年代距今约4300~3500年,这一文化在闽东分布普遍、范围广,而且在台湾芝山岩、圆山、凤鼻头等文化中皆有发现黄瓜山文化的彩陶,故黄瓜山文化所处的史前时期是研究南岛语族向海洋扩散的重要阶段。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表示,全面开展闽东地区史前遗址的调查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梳理闽东地区史前考古遗存的文化面貌与文化谱系,明确该区域史前文化在福建乃至东南沿海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地位与角色,而且将使闽东地区成为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另一个重要支点,从而极大地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以及沿海各省级考古院所,共同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其中,“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平潭岛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呈现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兼备的特征,符合南岛语族起源于大陆,并向海洋扩散的逻辑特征,为探索南岛语族向外扩散的路径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