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少年先天“剃刀背” 历时5年“掰直” 医生提醒,先天性脊柱侧弯情况复杂、治疗周期长,需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历时五年,经历两次矫正手术、更换了四副支具……今年15岁的少年小杰(化名),是一名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9岁时曾接受过一次手术,在过去的5年里,他坚持支具治疗与随访,并于今年3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9日,他前往医院复诊,脊柱情况良好,手术获得成功。

据介绍,与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相比,先天性脊柱侧弯情况更复杂、进展更快,曾被当作“不治之症”。近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有多种方案可以帮助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9岁首次手术 “剃刀背”有所改善

“小杰的情况比较罕见也比较复杂,能获得这样的治疗效果实属不易。”福建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徐杨教授介绍,小杰第一次就诊是在2019年3月。当时,他还不到10岁,但外观的畸形已经非常严重,因为有一个半椎体的存在,驼背程度已接近“剃刀背”,心肺功能也受到影响,如果拖延手术,畸形会进一步加重到难以解决的程度。由于孩子还未进入第二个快速发育期(青春期),手术矫正后随着进一步生长,畸形还是有再次加重的可能。

如何既纠正已有的脊柱畸形,又尽量减少对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小杰第一次手术的难点所在。当时,对小杰的检查影像做了翔实的分析和评估后,徐杨团队决定将T12半椎体切除,以较短节段固定进行畸形矫正。手术达到既定目标,小杰的“剃刀背”得到明显纠正,身高也由术前的1.29米“长”到了1.37米。

今年第二次手术 躯干偏斜得到纠正

在过去的五年里,小杰按照要求持续佩戴支具,更换了四副“盔甲”。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快速发育,他的身高长到1.65米,畸形再次加重。支具治疗无法阻止畸形进展,小杰又出现了明显的躯干偏移。“冠状位失平衡,尽管他努力站直,身子仍明显偏到左边。”徐杨教授解释说。

今年初,小杰已近15岁,各项检查表明,他的骨骼发育基本接近成熟状态。徐杨团队经过多学科会诊评估,觉得可以给小杰做最终的手术,对整个畸形进行融合和固定,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第二次手术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侧弯的柔韧性、脊柱和肩膀的整体平衡、融合固定的节段以及上次手术的疤痕组织等。”徐杨表示。

今年3月,小杰的第二次手术在福建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顺利完成,延长了融合节段,畸形得到矫正,术后身高达到1.73米。8月9日,小杰前往医院复诊,各项指标良好。

徐杨教授介绍,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人比较少,发现时往往很严重了,而且因为治疗周期较长,对患儿来说,配合是有难度的,如支具的佩戴、术后的随访观察等。另外,先天性脊柱侧弯并非一次手术就能够解决。“当发现孩子两个肩膀不平,就要引起重视,带孩子到专科排查,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