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有人说,无饮料不夏天,每天来瓶“肥宅快乐水”,快乐一夏天。果真如此吗?最近,泉州有个小男孩因为每天一瓶可乐,他的整口牙被严重酸蚀破坏,变成了“可乐牙”。
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医生提醒,平时尽量多喝白开水,少喝碳酸饮料,避免牙齿损伤。
每天喝上一两瓶 12岁男孩半夜疼哭
近日,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门诊陈秋迎副主任医师,接诊了12岁的男孩浩浩(化名)。
“医生你看看,这孩子的牙变得黑黑的,破败不堪,特别难看。最近还老喊牙痛,连续几天半夜被疼哭!”浩浩妈告诉陈医生。
陈医生检查发现,男孩的全口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酸蚀破坏,已经看不到一颗完整的牙齿。问孩子妈妈,平时孩子是不是喜欢喝饮料?浩浩妈直点头,说浩浩最喜欢的饮料就是“肥宅快乐水”——可乐,这个夏天几乎每天都会喝上一到两瓶。
“唉,孩子喝出‘可乐牙’了。”陈医生下了诊断,如此严重的酸蚀破坏,导致浩浩有些牙可能需要拔除,剩余牙齿的治疗难度也很大。
直到这个时候,这个12岁的男孩才知道害怕,都快哭了:“拔掉后还能再长吗?妈妈,我不敢再喝饮料了!”
什么是“可乐牙”?
什么是“可乐牙”?据陈秋迎副主任医师介绍,可乐牙的医学专业术语为牙齿“酸蚀症”,是指牙齿受酸侵蚀后,牙体硬组织发生进行性丧失的一种疾病。可乐牙的早期可表现为牙齿颜色的改变,严重的可导致牙齿敏感、牙髓炎症、牙髓暴露,严重的可乐牙还可能造成牙齿折断、牙齿早失及咬和关系紊乱等,对于患者的咀嚼功能、面形美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很多小朋友爱喝甜饮料,比如,甜滋滋的冰可乐、冰雪碧。在陈医生接诊的患儿里,因为喝可乐等酸性饮料导致牙齿有轻度酸蚀症的孩子还是蛮多的。
那么,可乐是如何酸蚀牙齿的呢?陈医生解释,我们的口腔中有大量致龋菌,它们可以消化糖类物质,并且产酸,在牙齿表面长时间附着残留,腐蚀牙釉质,从而导致牙齿“脱矿”,甚至龋坏。可乐中不仅含有大量糖分,还有大量酸性物质,在饮用时,可乐中的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会直接作用于牙齿表面,从而使牙釉质发生酸蚀。
“无糖”的碳酸饮料就没事?
有些小朋友会问:“那喝无糖的碳酸饮料可不可以呢?”
“那也不好!无糖碳酸饮料虽然降低了糖分,但饮料中的酸性成分很强,同样会损伤牙齿。”陈医生强调,只要有喝饮料、常喝饮料,牙面就容易脱矿,发生酸蚀。尤其是六岁至十二三岁的儿童群体易感性更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牙齿替换阶段,新牙矿化程度较低,需要更多的呵护,如果此时受到可乐等酸性物质的侵蚀,将比成年人的牙齿更容易遭到破坏。
提
醒
“可乐牙”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可乐牙?陈医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1.尽量多喝白开水,少喝碳酸饮料。如果一定要喝碳酸饮料,喝完及时漱口;或者用吸管,减少碳酸饮料在口中的滞留时间。
2.酸性饮食的摄入最好安排在就餐期间,此时唾液流量大,可降低酸性食物对牙齿的损害。
3.吃完酸性食物及时漱口,但不能立即刷牙,因为此时的牙釉质正处在比较脆弱的状态,牙刷毛会加重损伤。可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再刷牙。
4.推荐使用含氟浓度高而摩擦剂颗粒小的牙膏。含氟牙膏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病发生。
5.不要用刷毛太硬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合适的力度。
6.定期做口腔检查。
“如果已经患有牙酸蚀症,脱矿的牙齿表面并不能自我恢复,建议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陈医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