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拍”不文明行为少了

摄影师为头戴“簪花围”游客拍照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日前,泉州市以开元寺为试点,发布相关规定,规范管理宗教场所世遗点商业性拍摄,对不文明参观和商拍行为说“不”。记者从泉州鲤城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获悉,规定实施以来,鲤城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为首批“旅拍”摄影师们发放了361本临时登记证,不文明行为改善了许多,“旅拍”秩序更规范了。9月18日,记者来到泉州大开元寺,实地探访商业“旅拍”现状。
现场
吆喝揽客不见了 不文明行为改善了
18日中午,记者来到开元寺,先是在大门口见到,原先“旅拍”摄影师扎堆聚集在此蹲点吆喝、揽客的行为已不复存在,两名保安发现有站在门口揽客的摄影师都会及时介入劝导,避免影响进出景区,给市民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
在大殿东面外墙旁,记者见到,有摄影师正在拍摄,但未出现此前见到的长期逗留、抢占拍照点位,影响游客正常通行的行为。来到东塔附近,只见两名“旅拍”摄影师正在为头戴蟳埔“簪花围”的游客拍照,拍摄过程中未出现攀爬桌椅、踩踏树木等不文明行为。
这些摄影师胸前都挂上“临时登记证”的胸牌,正面附有照片、姓名、有效期(2024年9月15日至30日)、投诉电话,背面则写着“此证件仅限开元寺内使用”“服从寺院工作人员的管理”“认真履行‘十禁止’公约”“入寺务必随时佩戴该证件”“以供本人使用,外借没收”“及时关注服务证管理状态”等6条临时证件管理须知。
摄影师 首批参加培训领到证 每天戴证进入开元寺
“我是泉州本地人,从小受身边长辈的影响,知道进入寺庙内是不能给佛像拍照的,禁止在宗教场所内穿着暴露,禁止随意触碰法器、文物等,规定出来前,就一直在遵守,拍摄前也会跟游客提前沟通好。”从事“旅拍”工作2年的摄影师小杜说道。作为首批参加培训的小杜,通过领取《泉州大开元寺景区商业性拍摄从业人员信息登记表》统一登记后,9月13日参加了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对开元寺内文明规范、开元寺商业性摄影“十严禁”、开元寺禁拍区域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训课结束后,小杜当场就领取到“临时登记证”的胸牌,获得在寺院内进行商业性拍摄的许可。这些天,他每天都戴着“临时登记证”进入寺内,为游客拍照。
部门
允许限时限点位拍摄
无违规记录可凭证续期
据悉,9月5日,鲤城区旅游发展中心联合泉州大开元寺发布了《商业性拍摄“十禁止”规范公约》以及《关于在泉州大开元寺内开展商业性拍摄登记的公告》,进一步规范泉州大开元寺内的商业性拍摄活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游客创造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
根据规定,9月15日起,禁止未在泉州大开元寺进行商业性拍摄登记管理并通过文明规范培训取得临时《商拍登记证》的人员进入寺院进行商业性拍摄。而有意向进入泉州大开元寺进行商业性拍摄的经营单位、个体,需9月12日前统一登记,经统一培训获得许可后,方可在寺院内进行商业性拍摄。
“截至12日共有396位摄影师申请登记,实际参加培训只到了361人,我们先后举办了五场泉州大开元寺商业性摄影文明规范免费培训。”鲤城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结束后,摄影师们签订文明拍摄承诺书,当场获得首批“临时登记证”。这些登记证由开元寺游客服务中心统一编号,取得商业拍摄临时服务证后允许在开元寺内限时、限点位开展拍摄服务,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商业拍摄临时服务证的不得在开元寺内开展商业拍摄。而这些登记证到期后,服从管理且无违规行为的,将凭证续期。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发现,规定实施后,虽然仍有个别踩着石桌子石椅子,但已经改善许多,有效纠正了‘旅拍’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泉州大开元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巡查过程中若发现不文明行为都会进行劝导,对未取证的“旅拍”摄影师,也会引导他们先进行登记,后续参加下一批的免费培训。
“今后鲤城区将继续做好商业性摄影从业人员分批登记、免费培训工作。”该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鲤城区也将进一步探索与院校合作的模式,对有意愿的商业性摄影从业人员在技能提升方面开展培训。同时,出台《泉州古城商业拍摄暂行管理规定》,围绕古城宗教场所世遗点商业拍摄行为举止、合规经营等方面进行规范。此外,将组建商业拍摄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提升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