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为重达1500吨的楼体空中连廊钢结构桁架
海都讯(记者 周婉怡 唐明亮/文 毛朝青/图) 9月29日,一场高难度的“提升”行动,在位于仓山区南台大道与双湖路交叉口的市公安局技术用房项目现场展开,重达1500吨的楼体空中连廊钢结构桁架,在无人现场施工的情景下,历时6个小时,成功提升到了45米的高度。
重达1500吨的主体钢结构桁架是如何上升到高空,并和两侧主体实现成功“牵手”呢?据福州城投集团下属市城乡建设总公司项目负责人陈袁哲介绍,为确保空中连廊钢结构桁架准确无误地安装到位,项目组采用“地面原味拼装+整体液压同步提升”的施工方式。在两侧楼体的高空墙壁上,有8个液压油缸系统,它们从8个位置垂直向下抓住钢结构桁架,8个液压油缸同步协作,交替“使力”,实现桁架“提升”。“桁架每次提升25厘米,通过5G+技术实时监控高度,确保准确无误,超出误差范围将自动停机并需校准后才能继续。”
“下一步,将进行合龙焊接,这一过程也十分智能化。”陈袁哲告诉记者,合龙焊接是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段进行的,以此利用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来确保桁架与楼体之间的紧密结合。在此之前,系统会分析近七天的气温数据,找出最适宜的低温时间段来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系统将持续跟踪监测钢结构的状态,包括检查其形变、应力及精度等关键数据,直至确认所有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
据介绍,相比传统的施工方法,此次施工周期约为三个月,节约了50%的作业时间,还通过高精度控制和智能化监测确保结构精准安装和安全稳定,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材料损耗和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