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管道施工现场,王强生的衣服总是湿了又湿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在密不透风的管道里,和工友冒着高温爬上爬下,钻进钻出,检查管壁对接完好情况;在执行抢修任务时,管沟里叮叮咚咚的声音从来没有停过;从沟里出来,脸上、手上、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土……这是王强生过去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王强生是一名市政管道工人。1999年进入泉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工作时,就时常与污泥相伴、与管道同行。2018年,他从自来水有限公司调入泉州水务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后,担任施工班组组长,肩负的管道工作更加艰巨。
“管道里又闷又热又潮,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浸泡在汗水里,衣服总是湿了又湿……”说起每次进管道施工作业的场景,王强生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这种感觉。
他仍记得第一次走管道的经历。那是2018年夏末,市区站前东西大道正在新建管径1.2米的自来水管道,往南安方向输送水源,王强生需要走进尚未完全成形的巨大管道中,指导工人们精准对接每一节管道,才能确保未来的水流能够畅通无阻。
一开始更多的是好奇。他深吸一口气,一进入管道内,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四周是冰冷的管壁,头顶是有限的光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湿润的气息,让人感到既闷又潮。
由于管道内部空间有限,要弯着腰才能进去,且回声巨大,每一次指挥王强生都要用尽全身力气呼喊,以确保指令能够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工人。而新接管道与铺设好的管口进行连接时的撞击声,让人一阵耳鸣,也吓了王强生一大跳。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无暇顾及,目光始终聚焦在手中的图纸上与眼前的施工情况,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内的空气愈发沉闷,温度也越来越高,这对王强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不断调整策略,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人们在他的指挥下,默契配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管道一段接一段地向前延伸,如同生命的脉络,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铺展。“后来,走管道施工作业成了家常便饭,慢慢也习以为常了。”王强生说。
除了新建管道,他也要带队改造老旧管网。2020年底,王强生接手了浮桥新步社区旧管网改造施工任务。新步社区接入的自来水管道至今已有将近30年时间,普遍老化,腐蚀堵塞,且多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为保障社区正常用水,施工现场采取先预埋新管道的方式,然而因场地狭窄,新管道只能紧贴老管道铺设,在施工破路面时不慎将原有管道损坏,大量水向外喷出。说时迟那时快,王强生马上跳下管沟堵住出水口,持续了10多分钟。由于及时堵住漏水点才没有让大量的水把路基冲塌,后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施工。
面对台风天及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王强生毫不犹豫奔赴一线抢险。2023年夏天,台风“杜苏芮”造成二郎巷内涝严重,积水没过大人膝盖,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们被困在了校门口,王强生班组迅速到场,有的负责疏通雨水井,有的抱起孩子蹚过积水,转移到安全路段。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最好。”在管道建设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王强生磨炼自己的技术本领,以更好地为生产和施工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坚韧与奉献,为城市的未来铺设着希望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