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63

律政佳人 坚守专业和正义

罗平是福建律师海都公益团成员

从上大学、工作到成家,罗平和泉州结下不解之缘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只要热爱,人生的许多选择,最终都将恰得其所。”因为念书,选择了泉州;因为律政佳人梦,选择了当律师。聊起这些年走过的路,福建尚民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罗平从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14年过去,她“仗剑为公”的路越走越宽广。

罗平说,当初选择当律师是偶然也是必然。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几个女同学经常围在一起看电视剧,或是剧中大律师又飒又正义的形象影响了她们,同宿舍四人三个选择了律师职业。

“反差太大了。”真正当了律师,罗平才发觉律师其实是一个劳其筋骨又烦其心神的职业。电视剧里看到的律师全是“精装朋友圈”,现实中律师职业完全是体力劳动加脑力劳动,身体要好,抗压能力也要很强,失眠白头发加肩周炎是常态。

记得十年前,她为了帮当事人追回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自己一个人说走就走,开着车辗转福建多个地市,行程将近3000公里,一路上完成一项项的调查工作,最终帮当事人取得胜诉。虽然连续多天迎着朝霞而出,披星戴月而回,但是一路上有音乐和咖啡,也算苦中作乐,结局圆满,也让她感觉到了职业的价值。

罗平说,入行律师的这些年,时刻感受着泉州法治环境的变化。她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做案件开庭时,一个当事人公司帮她们配了三个保安随行一起去法院,现在再也不需要这种“待遇”了,日渐清朗的法治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民众素质,让大部分人都能更加理性平和地解决纠纷。

正如泉州城市面貌这10多年来的巨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传递经过泉州,她作为观众观看在泉州丰泽区安吉路的火炬传递时,城东片区还到处是村庄和荒地,在大城市就业的同学们都很不解为什么她会呆在泉州。十几年过去,城东早已高楼林立,城市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院、体育馆、商圈都很成熟,她自己也安家城东成了一名新泉州人。

业务上,也从十几年前相对单一的诉讼案件,到现在的法律服务日益多元化,更多的客户要求律师提前介入诸如公司合规管理,以及法律风险的提前识别和控制,项目开展前的法律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企业重整和破产,出海投资的保驾护航,等等。

“现在我的同学再来,也会羡慕泉州的就业环境。”罗平介绍,自己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从十几年前在居民小区的两三百平方米的商品房,搬到了东海上千平方米的5A级甲级写字楼。目前整个律师行业办公环境迎来大变化,也可以看出律师行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去年,罗平还加入了福建律师海都公益团,运用专业娴熟的法律知识,在各类公共事件或侵害事件中义务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为社会大众普法。罗平觉得,律师的行业发展是在获取社会发展红利的基础上得来的,律师属于法治工作者,其行业的发展是法治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自己也应该力所能及地反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