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4年9月,新学年伊始,福建省160多个综合高中试点班整齐亮相,吸引了超过8000名学生成为首批“尝鲜者”。综合高中班的设立,旨在打破传统高中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提供一条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成长路径,学生入学前统一注册普通高中学籍,在高一结束时,有一次机会自主重新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高教育,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选择。
综合高中怎么办?能不能办好?省两会上,职普融通成为不少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改变:160多个综合高中试点班亮相福建
2021年4月,入选全国职教高地试点的厦门市选定2所中职学校和3所普通高中学校,在省内率先试点职普融通。林凯就是首批职普融通试点生之一,在转入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就读之前,他在中职学校“蛰伏”了一年。
2021年中考,因为发挥失常,林凯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随后,他听取了班主任的建议,填报了厦门工商旅游学校职普融通班。初进职校时,林凯有些茫然和忐忑,但学校为试点班单设教学课程,并聘来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且班级里学习氛围很浓厚,林凯很快便心无旁骛地投入了学习。
这段特别的经历,刷新了林凯一家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印象。林凯父亲说,本以为孩子的学习生涯到头了,没想到现在中职学生拥有多种升学渠道,除了升入高职专科,也能升入本科。
据悉,2024年全省有49所学校开设综合高中班试点,参与建设的学校共86所,开设综合高中班169个。
从办学主体看,可分为独立办学型与联合办学型,如厦门、泉州、宁德均采用中职学校独立开办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模式;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均采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联合办学的模式;福州、漳州则两种模式相结合。
从课程设置看,综合高中班第一学年教学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渗透相关职业技能课程,如柘荣职专开设教育类、医药卫生类、汽车类等职业技能课程,南平机电学校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程,福鼎职专开设职业指导类选修课程。
从全省的录取情况来看,综合高中班在各地平均录取分数均高于各地中招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特别在厦门、南平、平潭这三个地区,综合高中班的录取最低线高出控制线100多分。
福建工贸学校校长庄景秀认为,综合高中班是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新赛道”。综合高中班在教育内容上主要遵循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主干原则,同时结合学校特色开设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西餐烹饪、咖啡制作、美发与形象设计等职业体验课程,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真实的职业体验。
建议:探索高校多元录取模式
2023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兰绍清提出推进职普融通,打破职业教育升学天花板的建议。如今,短短两年,职普融通相关政策已落地,对此,兰绍清很是欣喜。
对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优化,她表示,福建省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打造了多个职普融通试点,成效显著。目前我省已有一所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本科。眼下,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进程。随着学生发展路径的拓宽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成,相信未来孩子们都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省人大代表、漳州市政协副主席戴鹏飞也曾对我省职普融通做过详细调研,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在职普融通试点班学生互转选拔时,转入普高试点融通班学生数远超申请转入中职试点融通班的学生,导致单向流入多于“双向奔赴”。对此,戴鹏飞建议,我省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形成全新的人才使用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高考体系,推进技术技能型高考与学术型高考双轨并行,并且双轨并重,探索高校多元录取模式,根据不同院校和专业的需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录取机会,推行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不仅仅依靠学历和学术成果评价人才。”戴鹏飞表示,要从法律层面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确保两种模式高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享有同等待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浓厚风气。
“只有当两种教育类型培养的人才实现地位相等、实力相当,普职壁垒自然消失于无形,‘职普融通’才能真正毫无障碍地实施。”戴鹏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