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5

获评惠安女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詹国平的守艺人生

粉笔画出线条

一把剪刀细裁慢剪

詹国平说,惠女服饰不仅是老传统,更是美的体现和品德的象征

收藏的清代惠女服饰十分精致

各式古早领子刺绣精美

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近日,惠安县崇武镇西华村的詹国平喜获殊荣,被正式评定为惠安女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詹国平在惠安女服饰设计及相关文化艺术领域深耕多年,推动惠安女服饰的保护与传承。2009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缤纷中国——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展”,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授个人贡献奖;2019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9日中午,海都记者来到詹国平惠女服饰工作室,只见他跟平常一样在裁剪惠女服饰。詹国平告诉记者,他是崇武镇西华村人,1952年出生,17岁便开始了自己的裁缝生涯。詹国平说,当年他拜师于崇武山霞的裁缝师,用一年的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后的岁月里,不断自学、收藏,逐渐在裁缝领域崭露头角。

詹国平对惠女传统服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拿出自己收藏的衣服慢慢研究,从生活中积累经验。“1975年,一条裤子的工钱只有四块五毛钱,头巾五分钱一条,当时凭借着自己对服饰专注的追求和热情的服务,开业不久就赢得了顾客的信赖。”詹国平说。

“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坚守在裁缝这个岗位上,从喜欢到研究到收藏,清代、清末等各类型的惠女服饰已积攒了两三百件。”詹国平说,传统惠女服饰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收藏的那些旧服饰,绣花装饰在袖口、领子上,特别精美。

“一件银腰链作为出嫁的标志,以前已婚是戴银腰链的。”说起惠女服饰,詹国平滔滔不绝,“每个惠女都有很多头巾,什么衣服配什么头巾、裤子,都有讲究。惠女服饰不仅是老传统,更是一种美的体现和品德的象征。”

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地方展示,这些珍贵的服饰只能被压在箱底。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展厅,将传统服饰展示出来,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惠女传统服饰的美。

谈到传承,詹国平说,他的儿媳妇已经传承了他的手艺,有时候忙不过来,老婆也会帮忙,“只要自己手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如果有人愿意学,我也会毫无保留地教授。”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定制惠女服饰的越来越多,包括学校表演、艺术团体、民俗活动、歌剧院外出表演等都来找他定制服饰。他还经常组织惠女走秀、排节目等活动,带着他的惠女队员在泉州市里、惠安县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惠女服饰的魅力。同时,他还将惠女服饰和舞蹈带进了校园,给学生们提供惠安女服饰和舞蹈指导,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