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8

博主带你“致富”,摆摊卖大锅卤菜可月入十万? 起底“摆摊收徒”套路

N据法治日报

近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宣称“摆个小摊就能衣食无忧”的博主,并在其账号主页和发布的视频中或明示或暗示:可以添加私人社交账号,交学费获取“摆摊秘籍”。在直播效果和短视频宣传的影响下,有不少人交了学费想靠摆摊发家致富。那么,“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真的靠谱吗?交了学费后能像师傅那样赚到钱吗?其中又存在哪些法律问题?

讲述

交费学摆摊难回本

今年3月初,河北衡水的闫柯(化名)夫妇看到网上大锅卤菜卖得火热——师傅摊位前排起了长龙,满满一大锅卤菜很快就见了底。于是,他们便动了创业的心思,远赴安徽学艺,交了2980元学费,3天学成后又购置了三轮车、卤菜大锅、食材等设备和原料,在老家城区一路口支起了摊。

结果摆了20多天,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大多数时候一天只卖出去五六十元,最好的一天也就卖出去了300多元,收回成本都遥遥无期。更让他们感到前景不乐观的是:“现在我们城市不少路口都能看到大锅卤菜,甚至卤菜种类和摆放方式也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个师傅带出来的,而大家的生意似乎都不怎么样。”

“不上班,一年存30万元,我是怎么通过摆摊做到的”“95后小伙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是什么体验”……记者调查发现,闫柯夫妇提到的“摆摊收徒”类视频和直播在短视频平台上数不胜数。在某短视频平台以“大锅卤菜”为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上百个相关账号。记者点进多个账号主页看到,他们的卤菜成品种类和颜色、摆放方式、视频内容和直播方式、头像等几乎如出一辙,不少账号名字后面挂有“收徒”后缀。

近日,记者在一个名为“××摆摊”的直播间看到,有许多人正排队购买主播所卖的食品,并且限购一份。记者观察到,一名穿白衣服的老大爷在买完后半小时左右又排到了他,直播间有观众迅速指出这人是“老演员”。

培训

夸下海口大捞学费

动辄上千元、数千元一份的“摆摊秘籍”包含哪些内容?

浙江的小何去年年底失业,找了一个多月工作没有找到合适的。偶然间,她在网上刷到了一个宣称摆摊10年卖手作饰品创业成功的女博主,其经历看起来十分励志,主页也表示收徒,“交费后无条件传授所有技术”。

小何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表示,学习制作饰品的课程7天就能学完,收费1000多元,后面可以反复观看;如何选址、打造短视频等自媒体课程收费2000多元,之后可以一直提供指导。

“我回复对方说要考虑一下,结果对方一下子发来很多消息,说自己有几万个学员,他们都成功了,让我不要浪费这次机会,而且学成了还能再教给其他人,快的话学费一两天就能回来。”小何说,感觉自己遇到的更像是一个“捞学费的骗子”,后来她追问了一些细节,对方见她迟迟不交费,直接把她拉黑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视频中火爆的摊位,商品质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调查

火爆流量多是假象

在此类视频中,博主通常会宣称自己的摊位“爆火”“极其抢手”。那么,这些网络视频中排长队的摊位,线下真的都那么高人气吗?

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的一家售卖黄河大鲤鱼的摊位前。在短视频平台,该摊主发了不少视频,表示自己所卖的东西下午3点基本就能售空。结果当天下午1点半到3点,摊主一直在玩手机,其间只有记者一个人买了一条鱼,此时餐车中还剩下三四十条鱼没有卖出去。

除了记者观察到的情况,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也有人指出,一些摊主每天发视频表示有很多人排队,一两个小时就卖完,等真到了现场发现买的人很少;一些摊主花钱雇人排队,营造卖得火热的假象;还有些则是前一天还排队的“顾客”,第二天穿上了学徒衣服站在了师傅身旁。

有一名交了学费后摆摊倒闭的学员向记者揭秘了其“导师”的“流量秘籍”——网上建群,号召排队送礼,排队买了货后付款截图发群里退钱,这样就把线下排队的流量问题解决了;之后安排人发短视频,视频内容和文案直接复制,花钱投流。这样操作一段时间,线上流量起来后,就开始收割学员,“赚的根本不是卖货钱,而是高额学费”。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一些摊主在视频中信誓旦旦表示“跟我学月入10万元”“这么摆摊稳赚不赔”,但当学徒摆摊赚不到钱提出疑问时,这些人马上就换了副嘴脸,有的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的推诿责任说是学员“实践中自己出了问题”,总之坚决不予退费。

对于很多学员来说,明知被坑,但只能继续做下去,“希望能把前期投入的成本赚回来”。

问题1

“摆摊收徒”的性质是什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翔表示,从法律角度分析,当前网络上的“摆摊收徒”行为可能涉及技术培训服务,以传授卤菜制作、摆摊技巧等为核心,这属于民事领域的技能培训服务,双方形成合同关系;商业特许经营(加盟),若收取费用后提供统一技术、品牌、供应链支持等,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可能构成特许经营,需满足备案披露等法定要求;网络广告与引流,通过短视频夸大收益吸引学员,可能属于广告行为,受相关法律约束。

对一般技能培训,若仅传授非准入类技术(如家常卤菜做法),目前无强制性资质要求,但需符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涉及食品安全(如餐饮技术),学员从事经营时需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传授者如果宣称“包办证件”可能构成欺诈。

对职业资格类培训,若涉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技能(如烹饪师资格),需人社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资质,个人无资质收徒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办学。若是特许经营资质,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若实质为加盟(如提供品牌、持续指导),特许人需满足“两店一年”条件(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并向商务部门备案,否则面临行政处罚。

问题2

若存在雇人排队、发布虚假视频等

是否违法,或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旭表示,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欺诈,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导他人付费,已涉嫌误导消费者,若证据充分,学员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退款,市场监管部门也可对涉事主体处以罚款,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诈骗,需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若虚假宣传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燕妮表示,在责任承担方面,消费者如果遭遇这种情况,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虚假宣传或欺诈为由要求解除合同,要求退还学费并赔偿相应损失。此外,经营者还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追究行政责任,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且涉及金额较大的,甚至可能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面临刑事责任。

问题3

不少“学员”也收徒,存哪些法律问题?

胡翔表示,许多学员在交费后,发现只摆摊无法盈利,转而以同样方式收徒赚钱,形成“传销式”扩散。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以下法律风险。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可能构成非法经营或变相传销。如果收入主要来自“收徒”而非实际经营,可能被认定为“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获利方式”,涉嫌传销。还可能存在民事合同纠纷风险:后续“徒弟”若发现技术无效,可能起诉最初的上家要求退费,形成连环诉讼。个人收徒若未申报收入,可能涉嫌偷税漏税问题。

问题4

交学费后无效果,如何依法维权?

王燕妮表示,如果培训方在招生时明确作出了具体的盈利承诺,比如“保证三个月内回本”“月入上万不是梦”等,却无法实现,那么消费者可以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学费,并可进一步追究对方的赔偿责任。就算培训方没有直接承诺具体的赚钱数字,但利用明显夸大的描述、误导性的宣传语言,比如“一本万利”“很快就能赚大钱”来引导消费者报名,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除了可以主张退还学费外,还有权要求三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