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8

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子宫肌瘤、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 “水论文”版面费高达万元 加钱还可代写?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论文中被爆出现“子宫肌瘤男性患者”,引发社会关注。随着事件曝光,网友还发现了多篇妇产科论文中出现了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出血、宫颈癌、卵巢肿瘤等。如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沈某燕发表的《妇科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就出现了“对照组男性20例”“治疗组男性20例”。

而一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发表的论文《腹腔镜联合GnRH-a对不孕伴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100例患者样本病例中,男性患者达64例(详见海都报闽南版5月7日A07版)。

多篇论文“男女不分”

卵巢移位、子宫肌瘤等出现男性患者

记者注意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涉事论文名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发表于2017年6月《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霍某某。截至5月6日,该论文仍可在知网打开、下载。论文提到针对在围手术期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因出现“子宫肌瘤男性患者”,论文引发广泛质疑。

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该院给予该文作者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5月6日,涉事期刊主办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核查处理。

据记者搜索,除了齐鲁医院护士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上还有两篇涉妇科论文中出现男性病例,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

其中一篇题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的文章中写道,“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60例(60%)为男性,40例(40%)为女性;观察组中55例(55%)为男性,45例(45%)为女性”。

另一篇名为《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的文章称:“实验组有31例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对照组中有32例女性患儿,有33例男性患儿。”“高危产妇”病例中不仅出现了“男性患者”,部分患者还被称为“患儿”。

记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涉及刊物分别有《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大家健康》《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农村卫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等。

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引发网友争议的论文,于2018年发表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外医疗》期刊。

5月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称对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同日,《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已关注到此事,领导非常重视,目前正在核查处理。

中介称“版面费”高达1万

涉事期刊一年发文超三千,可代写

公开信息显示,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论文涉事期刊现名为《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创刊于201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系目前我国唯一一本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近年来,该杂志每年出版36期。以2017年为例,每期刊登论文40篇到149篇不等,大部分论文篇幅不长,除了与妇科相关的论文,还不乏《小儿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效果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等与妇科无关的文章。该杂志全年一共刊文3190余篇。

据媒体调查,有论文代发机构对该期刊的版面费报价从4000至10000元不等,声称还能提供代写服务。在今年1月,网上有论文代发机构推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称一周左右录用。对该期刊的评价为:“知网万方收录。录用快,也可收护理作者。版面费预计5000元左右。”

5月5日,有论文代发机构人员起初向记者表示,他们可以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发表论文,见刊时间预计4至6个月,要看具体难度情况,版面费在4000元至10000元不等。投稿者可以自己提供论文,机构也能提供代写服务,代写费需要额外加600至800元不等。可随后不久,其又表示,该期刊已停刊。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可查询到该期刊2024年所发表的论文。

5月6日,记者搜索发现,《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创刊时间为2014年,其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097,综合影响因子为0.055,属于低分水平。多名期刊投稿中介告诉记者,目前此杂志“已暂停收稿”。有中介提醒,现在该杂志已被媒体曝光。

“水论文”背后的“灰产”

质量、影响力因子不重要

重要的是发表?

有媒体记者联系《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一文作者、辽宁抚顺市中心医院王忠红,她表示,该文章出现男性病例是由于失误导致的,“他们打错了,应该是女,打成了男,他们后来出版后给我寄过来我也没核实。”

男性没有子宫,何来子宫肌瘤;没有卵巢,何来卵巢移位?众多违背常识的论文,大众的反应是“离谱”又“荒诞”。网友推测,这是一篇为了评职称而发的“水论文”,通过套用其他实验的数据,拼凑炮制成文。不仅作者本人没有仔细看文章,而且杂志的编审也是形同虚设,任由一篇“水论文”被发表出来。

这些奇葩论文,背后是“水刊”灰色产业链。据了解,医护群体的晋升、职称几乎都需要论文支撑,也造成了本就忙碌的医护,还要为论文劳心费力,细致琢磨、认真研究的论文自然有限。“水刊”就是瞄准了这个需求。论文质量、影响力因子并不重要,大量发表、快速审核,帮助“用户”对齐各项评价指标,才是生存之道。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今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名单列出了5本预警期刊,并注明预警原因为“论文工厂”。不少高校也开始出台负面清单,对于“有问题”的刊物文章不再视为学术成果。

□最新进展

论文存科研失信行为 福建两医生被处理

5月7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经核查,相关论文存在科研失信行为,该院依规依纪对当事人做出如下处理:1.给予第一作者韩春龙同志降低岗位等级、取消科研项目和科技奖申报资格3年,科研诚信诫勉谈话、全院通报批评。2.给予第二作者王小红同志科研诚信诫勉谈话、全院通报批评,取消科研项目和科技奖申报资格2年。

□声音

学术不端的风 刮到医疗界太要命

长期以来,围绕职称评审发表论文的学术不端现象屡见报端,包括代写论文、山寨期刊、版面寻租等。而当这种学术不端的问题出现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时,更是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涉及医疗的学术不端,不仅无法服务于医学发展,而且还会误导后续的研究者,污染学术环境。更可怕的是,这些奇葩“学术成果”的持有者,还要亲手为患者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种种乱象背后是现实的需求。尽管社会多次呼吁破除“唯论文”倾向,但论文在许多领域依然与人才评价体系紧密相关。对于人才评定,需要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才的专业特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破除学术不端之风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对科研造假坚决“零容忍”,起到举一反三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铲除造假灰色产业链条的生存土壤,从制度改革层面考量,探索建构多元学术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减少学术造假。

(综合南方都市报、极目新闻、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