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惠闽宝2025”发布 哪些人可以买?哪些人可以不买?

N海都记者 陈文华

7月8日,“惠闽宝2025”发布,虽然升级版免赔额最低降至1.4万元,但仍然被不少市民认为免赔额太高,且条件较多。那么,升级后的“惠闽宝2025”还值得买吗?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保险人士。

“惠闽宝2025”有何升级?

据中国人寿保险福州分公司保险顾问林先生介绍,对于许多市民反馈的免赔额偏高的情况,“惠闽宝2025”进行了调整,普惠版及升级版的免赔额分别降至1.9万元和1.8万元;而连续参保且2024年未发生理赔的用户则可降至1.8万元和1.6万元;多人共同参保的用户则降至1.7万元和1.4万元。

此外,“惠闽宝2025”增加了“医保目录外特定器械费用保险责任”,2024年9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婴儿参保普惠版仅需99元/人·年。升级版则将目录外住院医疗责任报销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70%;恶性肿瘤特药及罕见病的免赔额降低的同时,报销比例也进行了提升。质子重离子治疗也纳入了保障范围。

“免赔额门槛高,小病根本够不着”

虽然“惠闽宝2025”的免赔额进行了调整,但不少市民仍然认为门槛偏高。

杨女士连续三年为其母亲购买“惠闽宝”,今年3月她母亲被确诊浆细胞骨髓瘤,到7月已花了数万元医疗费,然而却发现根本达不到免赔额标准。“一直以为有‘惠闽宝’就安心了,没想到真生病了却够不着理赔线。”杨女士苦笑着翻看手里的一摞医疗单据。

根据“惠闽宝2025”,虽然免赔额降低了,但普遍仍需达到1.8万~1.9万元免赔额才能启动理赔。

“免赔额门槛高,小病根本够不着。”保险专家指出,这导致许多中等医疗支出的患者无法受益。

报销比例的限制同样值得关注。普惠版医保目录内费用,非既往症患者报销70%,既往症患者仅报销30%;医保目录外住院费用,非既往症报销50%,既往症报销30%。同时,不含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

哪些人可以不买“惠闽宝”?

自“惠闽宝”发布以来,其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排除既往症等打破商业保险诸多限制的产品优势受到了广大人群的青睐。

保险人士林先生强调,商业保险只是医保的补充。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三高患者、高龄老人、高危职业者等群体,以及买不到其他商业医疗险的人群,可以选择“惠闽宝”;而身体健康且已购买其他商业医疗险的群体,则可以不急于购买“惠闽宝”,或视情况用“惠闽宝”作“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