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日,福州上空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N海都见习记者 吴诗榕/文
记者 马俊杰/图
综合福建气象公号
刚刚告别6号台风“韦帕”残余环流的福建,在短暂“喘息”之后,又将面临新一轮台风风雨考验。
就在7月23日,两个台风又相继生成,分别为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和第8号台风“竹节草”。24日14时,第9号台风“罗莎”生成。一时间,海上热热闹闹,台风来来往往……
“三台共舞”将给福建带来啥?
双台风效应 可能碰撞出4种“火花”
台风“韦帕”的母胎——庞大的季风槽还在源源不断地产出新的台风胚胎,台风“韦帕”登陆后,台风活跃期的大戏才正式上演。
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的中心24日下午5点位于浙闽交界东偏南方约770公里的洋面上。预计,“范斯高”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减弱。
此外,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中心24日下午5点位于菲律宾马尼拉西北方向约275公里的海面上。预计,“竹节草”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在吕宋岛西北部沿海登陆后,进入巴士海峡并趋向台湾以东洋面,强度逐渐减弱。
按照目前的路径来看,“范斯高”和“竹节草”两个台风可能会“碰头”。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这叫双台风效应,也叫藤原效应,用来解释台风间的“相爱相杀”,指的是当两个台风靠近时,会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互相反时针方向旋转。当两个台风中心间距不超过10~20个纬距(约1110~2220公里)时,就可能“勾搭”上,互相影响路径、移速和强度,让双台风的路径预报变得比猜谜还难。
而双台风效应,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距离,能碰撞出几种不同的“火花”:
1.强弱互旋
强台风带着弱台风转圈圈,弱台风就像个“小跟班”,围着强台风反时针方向转。
2.势均力敌
俩台风实力相当,就互相绕着一个中心转,直到被其他天气系统干扰,或者其中一个变弱,才肯罢休。
3.吞并现象
强台风一口把弱台风吞了,弱台风就成了强台风环流的一部分。这通常发生在俩台风距离超近,且弱台风没其他天气系统干扰的时候。
4.互不干扰
虽然双台风同时出现,但距离远或者被其他天气系统影响,俩台风就各走各的,互不搭理。
三个台风“关系”如何?
而面对“三台共舞”的局面,先说“罗莎”台风,未来它将向北偏东方向缓慢移动,强度缓慢增强,未来对福建没有影响。
“竹节草”和“罗莎”均位于“范斯高”水汽和能量来源的上游,分流走了不少水汽供应,限制了“范斯高”的发展。这让“范斯高”难以加大加强,结构较为松散。而“竹节草”在吸收了“范斯高”的水汽和能量后,强度将有所增强,但在进入巴士海峡并趋向台湾以东洋面,强度逐渐减弱。
“范斯高”临近华东沿海时,垂直风切变加大,这也是其强度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垂直风切变是风速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当垂直风切变增大时,台风的暖心结构会被破坏,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台风能量的聚集和维持,导致台风强度减弱。
福建将迎来连日阵性风雨
目前来看,“范斯高”26日靠近闽浙沿海时,强度将明显减弱,可能在近海徘徊或消散,也不排除登陆的可能性,甚至未来还可能在“竹节草”的相互作用下环流产生合并,通俗地说就是“合二为一”。
这样的话,东南沿海,当然包括福建,将迎来连日阵性风雨,先刮风后降雨,雨量面弱点强,也就是强降雨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沿海局地可能较强。
受台风“范斯高”影响,25日福州沿海最大阵风可达8~9级,降雨的影响则集中在25—27日。25日,全市多云到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周末又有一轮暴雨过程,需注意防范。26日,全市阴有大雨,部分乡镇暴雨,局部大暴雨。
福州市区
今起三天天气
25日 中雨转小雨
26℃~34℃
26日 大雨 27℃~33℃
27日 中雨转小雨
26℃~33℃
□知多一点
多台共舞会导致预报更难吗?
为何会有双台风、三台风甚至更多个台风同时出现呢?如果在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多处暖海域的大气环流及海洋条件适合台风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与一个台风独居西北太平洋的情况相比,当有两个或多个台风同时出现时,无论是它们的路径预报,还是强度预报,都明显地增强了其中的不确定性。
台风的影响环境本身就很复杂,包括海面温度、海陆的不同分布、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环流、南亚高压和赤道缓冲带等,它们都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同一海域出现两个或多个台风时,每个台风又会变为另外一个台风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它条件的变化,台风自身的变化更快,这样使得情况就更加复杂,预报所需考虑的因素就得更多。要知道,台风本身就是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系统,如果再遇到另一个这样的系统“拉扯”,对预报员来说,的确有点“烧脑”。
□科普一下
三个台风都生成于季风槽
季风槽是啥?
季风槽是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区域的宽广低压区,南北气流在此汇合,是引发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目前季风槽内对流比较活跃,一些涡旋还会在其中发展起来,未来还有可能生成新的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