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在日本福岛县岩城拍摄的交通显示屏

俄罗斯一幼儿园在地震中受损 (本版图片来源均为新华社)

7月30日,俄罗斯北库里尔斯克居民在高处躲避海啸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30日发生8.7级地震,为1952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受此次强震影响,太平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预警或警报,多地已观测到海啸波。
据俄罗斯科学院“统一地球物理局”堪察加分部发布的消息,堪察加半岛附近阿瓦恰湾30日上午发生8.7级地震,随后又发生30余次有感地震,震级在2至5级之间。预计未来一个月内还将发生强烈余震。
堪察加边疆区行政长官索洛多夫在社交媒体上说,地震造成该边疆区首府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一所幼儿园墙壁坍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另据塔斯社援引堪察加边疆区卫生部门消息报道说,地震发生后,有多名居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所有伤者都已得到救治。
地震引发海啸。据堪察加边疆区紧急情况部门消息,海啸已波及伊利佐夫区沿岸,浪高3至4米。塔斯社30日援引萨哈林州新闻处消息报道,位于千岛群岛的北库里尔斯克区因地震和海啸实施紧急状态,约2700人被疏散到安全地区。萨哈林州州长利马连科在社交媒体上说,已有四波海啸抵达千岛群岛海岸,沿海部分设施受到冲击,没有人员伤亡。
此次强震波及太平洋沿岸多地,日本、美国、新西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国发布了海啸警报或预警。
日本气象厅30日对太平洋沿岸多个地区发布海啸警报和海啸预警。截至当地时间30日15时,海啸已抵达日本多地,其中东北部的岩手县久慈港观测到浪高1.3米的海啸,北海道根室市观测到浪高0.8米的海啸,宫城县石卷港观测到浪高0.7米的海啸。
美国国家气象局国家海啸预警中心对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和夏威夷州发布海啸警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说,当地时间29日20时许,夏威夷群岛观测到高约1至1.2米的海啸波。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
堪察加海域地震海啸 不会对我国造成灾害性影响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指出,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不会对我国沿海造成灾害性影响。
海啸黄色预警发布标准是什么?
7月30日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强烈地震,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了海啸黄色预警。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海啸预报室副主任王培涛对新华社记者说,海啸黄色预警发布标准是“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产生0.3米(含)至1米的海啸波幅”,此次预计我国大陆沿海产生的海啸波幅为0.3米,不会对沿海地区造成灾害性影响。考虑到台风“竹节草”登陆可能产生叠加影响,按标准发布了黄色预警。
王培涛说,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分析,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其中,美国中途岛站监测到1米的海啸波,21416浮标监测到0.9米的海啸波,日本大船渡站监测到0.4米的海啸波,预计可能对我国台北东、屏东西、屏东东、台东南、台东北、花莲和宜兰沿岸造成一定影响。
据此,预警中心继续针对我国台湾东部沿岸发布海啸黄色预警,同时解除浙江、上海沿岸的海啸黄色警报。
天然岛链屏障
大幅削弱海啸能量
据介绍,由于天然岛链屏障,太平洋岛屿和暗礁能有效消耗海啸能量,大幅削弱太平洋海底地震海啸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冲击。同时东海、黄海属于宽广的大陆架海域,浅水地形加速海啸波能量衰减,使其难以形成破坏性高浪。我国近海地震多为平移断层,极少发生垂直错动,不易引发海底地形突变。历史记录显示,我国近海地震震级普遍较低(8级以上罕见)且震源较深,进一步降低了海啸风险。
王培涛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特别是在台风季,对叠加影响要高度重视。
□知多一点
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波浪,按成因可主要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据监测,80%以上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
地震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地震,是最主要的海啸致因,但不是所有的大地震都能引发海啸,能引发海啸的地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震级足够大;
2.震源错动方式以垂直方向为主,能引起海床剧烈的上升或下降;
3.震源深度较浅,能把释放的能量充分转换成海啸运动;
4.有足够的水深存储海啸能量。
突发海啸
如何避险与自救?
1.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
2.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3.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
4.发生海啸时,岸边人员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至地势高的区域,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可回港或靠岸,应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5.如果突然面临海啸,应尽量牢牢抓住能够固定自己的东西,不要到处乱跑。
6.海啸发生不幸落水时:
▶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要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尽快让救援人员发现。
□科普一下
当海啸来袭
这艘船为何反往海中走?
2004年12月26日,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底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3级地震,进而引起苏门答腊北部的印度洋超级海啸。海啸引起了滔天巨浪,浪高超过10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间,一艘散货船正靠在印度南方的金奈港卸货,正当船长在船舷观察水尺(用来观测地下水位和潮汐水位变化的标尺)回到舷梯上时,突然,整个大地和码头剧烈地摇晃起来,人站不稳了,舷边的船用起重机也在危险地晃动。
此刻整个码头都响起了警报,船长奔上驾驶台,迅速和港口当局联系要求派引水员离开码头,可是通信完全中断了。关键时刻,船长毫不犹豫,立即命水手解缆,快速登船。轮机长备车完成,在没有拖轮协助下,调转船头迅速向港外开去。刚刚离开码头,船用起重机就坍塌在原来泊位的海里了。
船长知道地震后势必引发海啸,他命令船舶加速驶向深海。两个小时后,散货船已经在离港口20多海里的广阔洋面上了。此时的金奈港内一片狼藉,巨大的涌浪推向海岸后,没有离开码头的船舶全都东倒西歪地躺在泊位上。
为什么发生海啸了,那位散货船的船长还要把船开到广阔的海洋上去?
因为海啸中心只要没有不规则的巨浪来直接破坏船只,就是安全的,就跟大家日常说的“龙卷风的风眼里最安全”是一样的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海啸的能量在对外传递、扩散过程中仅抬高水层,即便是抬高水平面10多米,只要海浪不直接冲击船舶,那么在广阔的海洋上,船仍然处于良好的浮力、良好的稳性状态,船会安全地浮在水面上,只是“水涨船高”了而已。
所以遇到海啸时,船应该迅速远离陆地,远离海啸发生地航行。如果来不及躲,也应该紧急采取双锚泊方式减少波浪冲击,保持船体稳定,一旦海面恢复平静,要尽快向外海航行。
(综合新华社、科普中国、科技日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