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向居民了解使用情况
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文/图
“有业主私自在充电桩上安带锁的箱子”“地下室光线太暗,老年人找不准插头”“充电车位被非充电车辆占用”……今年7月前,福州市美伦浩洋丽都A区居民常因电动车充电犯愁,而如今,随着阳光车棚投用、智能充电桩落地,这一难题已迎刃而解。
在全市物业领域集中整治背景下,该小区的改变,源于苍霞街道三保社区积极引领,业委会主动监督与物业全力配合——多方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局,让居民电动车充电从“闹心”变“放心”。
从地下室到阳光车棚 多方合力“破局”
美伦浩洋丽都A区是2007年交房的老小区,471户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需求,多年来一直是小区治理的“硬骨头”。“最早物业拉排插充电,后来装了地下室充电桩,但业主总担心安全问题,矛盾不断。”小区业委会主任许智慧说,自2013年业委会成立,“解决充电难”就成了每届成员的“必修课”。
此前,有业主为抢占充电位,私自给充电桩装带锁箱子,导致其他居民有桩用不了。“物业想管,却被业主反问‘凭什么’,推进特别难。”小区物业福州邦恩生活陈经理说。关键时刻,业委会站了出来:2022年底,业委会牵头联合物业,逐一对私装锁具的箱子进行拆除,强硬扫清整改“拦路虎”。
拆箱只是第一步,地下室充电桩紧张、安全隐患仍在,怎么办?“建地面充电车棚!”在三保社区牵头下,充分发挥业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实地勘察、民主协商、科学论证”三步工作法,将居民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各方的“履职清单”。
为选好车棚位置,社区、业委会、物业联动业主,最终锁定垃圾屋旁的闲置边角地;面对部分业主“距离太远”的反对声,业委会成员与物业又逐户走访,讲清安全优势与使用便利,最终争取到三分之二业主同意。
“监督+配合” 让小区治理越来越顺
“今年7月,充电车棚终于建成了,投用一个多月来,业主反馈特别好,我们管理压力也小了。”陈经理笑着说,车棚建成后,小区明确“充电进棚、停放进库”的规则,严格引导车辆分区停放,这一方案能落地,离不开业委会的全力支持。“从找资源到谈价格,物业帮我们省了不少心。”许智慧说,如今小区物业“管家”的角色越发明显,主动发现问题、配合解决问题。
这种“监督+配合”的默契,还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小区公共收益由业委会监督管理,物业主动公示;公共收益使用、整改方案制定,均由业委会组织业主共同决策。“去年公共收益只有十多万元,我们还拿出部分给业主分红,钱花在哪、怎么花,大家都清楚。”许智慧说,正是业委会的“透明监督”与物业的“高效配合”,让小区治理越来越顺。
在业委会的监督与物业的配合下,曾经的“充电难题”已转化为“治理样板”,居民日子过得舒心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