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5

南安高盖山 发现新摩崖石刻 石刻标注了欧阳氏家族的山地界址,为欧阳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石刻“东至格,西至员林内,上至尖,下至马头山”(李想/摄)

海都讯(记者 杨江参) 近日,南安市码头镇高盖山新发现两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清晰标注了欧阳氏家族的山地界址,为研究欧阳姓氏源流及欧阳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9月2日,记者从南安市了解到,石刻发现于码头镇仙都村与诗山镇亭锦村交界的“鸡心仑”山丘。其中一处岩石刻有“欧阳吕交界”五字,表明此处为历史上山兜欧阳氏与亭锦吕氏的分界点。另一处岩壁则镌刻四行共16字:“东至格,西至员林内,上至尖,下至马头山”,明确记载了欧阳氏家族所辖山地的范围。不远处还有“欧阳氏公山”题刻,虽部分字迹风化严重,但整体内容仍可辨认。

据仙都村党支部书记黄田林介绍,这些石刻是当地村民放羊时偶然发现,因地处偏僻、林木茂密,长期未被注意。南安民俗专家雷永锻认为,虽然这两处石刻始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欧阳氏公山”五字的风化程度可知,其年代已相当久远,“从石刻标明的山界范围来看,欧阳氏家族拥有从高盖山室子尖北面山麓到山尖的山地,面积相当大,说明其确为当时一方大族”。

《南安姓氏志》记载,欧阳詹祖父欧阳通迁居到南安高盖山,在其山下造屋安家。明代进士戴廷诏所撰《闽欧阳詹考》记载,诗山资福院,唐普茶昆碑记,谓唐咸亨辛未年(公元671年),有欧阳公挥金布谷为构院宇。考其年代,此欧阳公确是欧阳詹的祖父欧阳通。高盖山现存的“欧阳祖妈坟”(俗称“翻龙墓”)被考证为欧阳詹祖母墓。《武荣欧阳族谱》也记载,欧阳通为迁居南安高盖山一世祖。

如今的仙都村(旧称“山兜”)虽全为黄姓居民,但据当地传说及《仙都黄氏族志》记载,明代以前该村为欧阳氏聚居地,后因家族衰微,占卜得“黄来则兴”的谶语。黄氏先祖黄仲杰迁入后,欧阳氏逐渐外迁,至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户欧阳氏迁往永春,山兜遂成为黄姓单姓村落。

此次摩崖石刻的发现,不仅印证了欧阳氏在南安地区的居住历史,也为研究闽南地区姓氏迁徙、土地制度及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目前,当地文保人员已对石刻进行拓片记录,后续将开展进一步考证与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