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200余元包月换电,行业有人扩张有人观望,还有悄然停用的 电动车换电柜便捷背后有隐忧

外卖骑手在东浦翠庭小区门口换电

N海都记者 李嘉琪 见习记者 卢光裕 文/图

扫码、开柜、还电池、取电池……不到一分钟,福州东浦翠庭小区门口的换电柜前,一名外卖骑手便完成电动两轮车的电池更换,继续上路送餐。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福州街头愈发常见,换电服务已成为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行业的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部分市民家门口的换电柜却悄然停用,也让这一行业的运营情况备受关注。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个换电站点,深入了解行业生态。

现象:200余元包月换电 换电柜成骑手“能量补给站”

近年来,随着即时配送行业的迅猛发展,换电柜已然成为骑手们的“能量补给站”。快递员小刘细算了一笔账:“有了换电服务,购车时无需购买电池,可节省近千元,且无需承担电池损耗成本,200元左右的月租套餐相当划算。”

记者对比多家换电品牌后发现,福州市场的换电包月套餐价格主要集中在200元至300元区间,具体价格因电池类型和服务内容而异。为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部分品牌还推出了按次计费、日付套餐、通勤套餐等多种选择。

“哪家便宜就选哪家!”日均行驶150公里、换电三次的外卖小哥杨先生表示,他通常优先选择200元出头的月卡套餐,并根据各品牌的价格波动和优惠活动灵活调整。

不过,也有快递员认为,换电费用相对较高,在跑单需求不多的情况下,自行充电更为划算,一些公司还提供了统一的换充电服务。

走访:骑手换电便捷 中小企面临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的换电柜并不少,“小哈换电”已布局超过1000个换电站点,覆盖主城区及福清、长乐等地;“铁塔换电”则布局777个站点;“这锂换电”也设有数百个换电点位。

换电站点多布局在小区门口、餐饮商圈、骑手站点周边等地,便于骑手换电。同时,部分换电运营商还采取与车行合作的模式,通过向店主支付租金,将换电柜布设在电动两轮车销售、维修门店内外。

然而,在这便捷的背后,“野蛮生长”的隐忧也逐渐浮现。除了电池隐患,部分换电柜未安装灭火装置,设置点位也缺乏规范。在鼓楼区七海大厦附近,一排换电柜紧靠垃圾屋,一旁摆放了木质楼梯、编织袋等杂物,存在换电柜区域和其他区域未进行防火分隔、未配备消防器材等问题。而在东浦路的一家电动两轮车维修门店前,换电柜紧挨着一排排电动两轮车以及简易小厨房,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针对换电柜建设尚无具体且统一的国家标准,点位设置、电源配置、消防设施、退让距离等都缺乏明确指引。

“目前外卖行业从业门槛较低,从业者数量增加,叠加外来人口回升,福州换电市场潜力较大。”“小哈换电”福州运营负责人詹先生介绍,小哈换电进入福州近两年来,运营稳步增长且已实现盈利,未来将实现福州六区六县(市)全覆盖。

致远换电在福州仅设有五十多个换电站,服务三四百名用户。其福州运营负责人江先生向记者透露,自入驻福州市场一年多以来,公司业务持续收缩。

“投放一个换电柜成本超两万元,需2~3年才能回本。”江先生坦言,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实施,电池不兼容问题可能会减少电动自行车的换电需求,这也让江先生对换电市场前景感到迷茫。

业内:价格战不可持续 需从差异化破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福州换电市场呈现“B端成熟、C端滞后”的特点——面向外卖骑手的B端服务已经成熟且竞争激烈,但面向小区居民的C端服务发展缓慢,多数企业仍在观望,其原因在于触发场景少、用户行为转变需高宣传运营成本、用户支付意愿较低等。

该业内人士指出,换电模式实际上具备安全、便捷、长期成本与充电持平三大优势,但C端市场发展需突破两大核心瓶颈:一是政策层面,需政府在电价、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鼓励;二是用户认知层面,需企业持续投入进行用户培养。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价格战激烈、回报周期长等困境,该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不可持续,行业终将走向良性发展。中小企业破局方向则在于差异化竞争,打造更可靠的用户体验,让站点价值不止于“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