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01

防止“幽灵外卖”将有新规 市场监管总局征求意见,外卖平台应对“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

N新华 央视

无堂食外卖、“幽灵外卖”等社会关注的外卖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将进一步规范。记者1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拟就加强外卖平台和经营者监管出台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16日。

明确“一证一店”经营模式

征求意见稿聚焦当前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问题,以压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等各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以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为目标,针对网络餐饮服务中平台责任不清、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管理不严、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等薄弱环节作出系统性规定。

征求意见稿拟通过明确平台与第三方机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及委托配送单位在食品安全上的责权边界,细化平台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资质审核、日常监测抽查以及信息公示等方面的要求,有效防止“幽灵外卖”现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征求意见稿拟明确“一证一店”的经营模式。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使用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明确平台提供者信息公示的要求。平台提供者应当持续公示经营资质。网店招牌名称应当与实体经营门店招牌名称一致。取餐地址与经营资质载明的经营场所一致。同时,为“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并对展示位置和页面进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拟规范无堂食外卖经营行为,提升平台与监管部门协同治理效能,推进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进一步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制度支撑。

外卖平台服务将有“新国标”

值得注意的是,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将有“新国标”,引入标准化方法规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行为,提升平台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外卖平台企业为争夺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反复发起“百亿补贴”“大额神券”等外卖大额补贴活动,“外卖大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餐饮市场“内卷”。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对饿了么、京东、美团等外卖平台进行集中约谈,直指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在此背景下,征求意见稿聚焦当前外卖平台服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短板,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卷式”竞争、平台收费不透明不合理、“幽灵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不足等热点问题形成标准条款。

□相关阅读

揭秘“幽灵外卖”

N新华

今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让“幽灵外卖”成为网络热词。

网友们根据案例,迅速给“幽灵外卖”画出了肖像:平台上的“店铺详情”,明厨亮灶干净整洁、菜肴照片赏心悦目、执照证件一应俱全。但当你满怀期待地点了心仪美食,收到的“实品”却大相径庭,不仅色、香、味挺差劲,还经常会吃坏肚子。

这些要么没有堂食场地,要么实体店已经关门倒闭,要么伪造店铺、营业执照和公示地址,但依然活跃在各类外卖平台的商铺,便是网友口中的“幽灵外卖”。

梳理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你会发现“幽灵外卖”的“画皮”名目繁多:有的伪造许可证资质;有的搞“1拖N”钻连锁店的空子;有的干脆虚构经营地址,挂羊头卖狗肉;还有的照片变“照骗”、点评变“刷评”……无论是“无证上线”,还是“一照多开”,“幽灵外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以更低成本进入行业,从而形成所谓的“比较优势”,赚取更多不当利润。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5年2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92亿人,妥妥的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最近表态,将加大专项抽检力度,综合治理“幽灵外卖”、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公布的多起“幽灵外卖”案例中,对相关责任主体伪造许可资质、无证经营、未履行审核查验义务等违法违规问题,也给予了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