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以身诱蚊石狮有群“职业抓蚊人”

石狮为国家级伊蚊监测点,每年这个季节,疾控工作者都要进入密林捕蚊,掌握蚊虫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

陈瑞明以身诱蚊

N海都记者董加固通讯员李荣鑫许晓城文/图

对于蚊虫,特别是到了夏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在泉州石狮,却有这么一群人,不单想接近蚊子,而且为了接近蚊子更是绞尽脑汁,以身诱蚊。

他们常常出没在蚊虫最多的地方,或撩起裤管露着小腿引诱蚊子,或是在特别的“蚊帐”里坐等蚊子“上钩”,再用吸蚊器抓捕蚊子;他们要定期掌握蚊群的分布地域,明确蚊子的生活习性,还要将抓到的蚊子进行分类……他们是石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抓蚊人”,专门研究蚊子的工作者。

密林中以身诱蚊还有抓蚊神器

傍晚时分,阿伟和陈瑞明带上凳子,来到位于石狮市石湖大道边上的一处密林。观察四周后,阿伟选定地点,陈瑞明在一摞枯枝和草丛旁坐下,撩起裤管,以身诱蚊。坐定后,陈瑞明一动不动,一有蚊子靠上来,就快速用吸蚊器将蚊子吸

进容器。不一会儿,几只成蚊就落了网。

“抓蚊子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刚才使用的‘人工诱蚊法’,但这样做的风险在于,万一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容易诱发感染,所以很多时候也用‘双层叠帐法’作保护。”阿伟告诉记者。

所谓的“双层叠帐法”,就是在空地支起一顶双层蚊帐,里面一层蚊帐垂到地面,外面一层短一些,蚊子可以飞入外层蚊帐,但进不了里层。抓蚊子时,要两个人配合,一人坐在内层把裤腿卷到接近膝盖处以“身”诱蚊,另一人做好防护,在外层用

吸蚊器吸住飞入的蚊子。

“抓蚊子之前,还需要了解蚊子的特点,”阿伟告诉记者,“比如这次抓捕的伊蚊,喜欢在拂晓、傍晚出没,库蚊则专挑晚上叮人。”最多的一次,阿伟和陈瑞明用了1小时抓到了60多只蚊子。

蚊子分类保存送省里鉴定病毒

两人告诉记者,登革热、乙脑、疟疾、黄热病、丝虫病的暴发和传播,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掌握蚊虫的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成为他们这些疾控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之一。

近年来,石狮被列为国家级伊蚊监测点之一,每年1月—12月,尤其5月—7月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期,石狮疾控中心疾控股的“职业抓蚊人”,都要前往树林、废弃建筑工地和居民区抓捕伊蚊,并将标本

送往省里的实验室,检查其是否携带登革病毒。平日里,阿伟和陈瑞明也需要前往医院、公园、居民区、牛舍、猪舍等地监测其他蚊种,比如库蚊,了解其分布密度。

抓到蚊子后,阿伟和陈瑞明还要将蚊子进行分类,

放入特殊保存液存放于实验室,然后再送往省里鉴定,看是否带有病毒。如果哪一年蚊密度出现了异常,或者发现采集来的蚊子携带病毒,就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按照指示开展化学灭蚊,做到第一时间控制疫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