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私处冒出“肿物”想不到竟是蜱虫!

最终它“喝醉”了,才被夹出;医生提醒:夏日蛇虫蚁鼠活跃,若疑似被小动物伤害,要及时就医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福州年近五旬的M先生最近非常烦恼:一向洁身自好的他,一周前,私处长了一粒“肿物”,并由米粒大小长到了绿豆大小,时常还会有血一样的液体流出,然后周围皮肤就会潮红、瘙痒。无奈又尴尬的他,只好到医院男科就诊。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肿物”竟是一只蜱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用醋酸棉签涂抹“肿物”突然动了

6月19日上午,M先生满脸尴尬地走进了福建省人民医院男科诊室。接诊医生潘日润给他检查后,也觉得有些蹊跷。肿物长在包皮内板、近龟头冠状沟处,肿物的一面,似乎有一个“肚脐”,边上有对称的四对“花纹”。

为了与皮肤疣作一个鉴别,潘医生用醋酸棉签

涂抹了肿物,肿物并没有变白,而那四对“纹”似乎受到刺激动了一动……寄生虫!潘医生忽然反应过来。

询问M先生得知,他的生活工作条件很好,没有钓鱼、野营以及农田、山林、草场旅居史,但家住福州北峰的他,小区绿化好,周围有很多绿植,家里也

种了不少花花草草。从这个会动的“肿物”的外观判断,潘医生觉得可能是一种蜱虫。蜱虫不吸血时,仅火柴头或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最大可膨胀到指甲盖大,而且蜱虫的排泄物有刺激性的成分,会引起局部潮红、瘙痒。与M先生的症状,完全对得上。

“喝”了不少酒精,蜱虫才被夹出来

如何让这只叮着不松口的小家伙出来,医生很是费了一番工夫。

潘日润医生先请蜱虫“喝酒”——在涂抹了好几遍75%酒精后,小家伙似乎有所放松,四对足微微伸出,也不怎么活动。潘医生连忙用止血钳轻轻夹住它的身体,缓缓地将它完整地从M先生私处取下。在确保皮肤被叮咬处没有残留的蜱虫口器后,又用碘伏消毒了创面。潘

医生交代M先生,每天用碘伏消毒患处,并涂抹莫匹罗星抗感染3~5天,观察有无发热、头疼、身体淤斑等变化,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并告知接诊医生被蜱虫叮咬的情况。

好笑的是,那个被取下的“肿物”慢慢酒醒后,竟在医生的处方笺上飞快地爬起来,似乎想逃脱。为了不让它再去祸害他人,医生又“请”它“喝”了不少75%的酒精,然后浸

泡在95%的酒精标本瓶里,让它从此过上醉生梦死的“好日子”!

医生温馨提示:炎炎夏日里,蛇虫蚁鼠活跃,发现疑似被小动物伤害的情况,要及时就诊。被蜱虫叮咬,可能被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一些类型立克次体感染等。处理蜱虫叮咬时,需要用药物麻痹虫体后完整取下,避免口器残留在皮下。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