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吴日锦林良标文/图
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施琅、姚启圣等收复台湾的故事,观众耳熟能详。其实,在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泉州籍将领,其中,就有被誉为“平台第一名将”的林贤。近日,在南安,随着林贤墓的修复竣工,这位名将的故事再次在泉州传播。
省级文保单位重要构建保存完整
6月19日,在南安康美镇福铁村,林贤史迹管委会举行了林贤墓修复竣工仪式,这座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古墓,得以完整规制重光。
林贤墓,又被称为“福铁都督墓”。修复后的古墓再现了当年的气派和威严。整座古墓坐南朝北,三合土构筑,平面呈“风”字形,墓碑刻“皇清海坛总兵、左都督、荣禄大夫加赠太子少保,林公暨一品夫人章氏封茔”。墓前置石雕祭台,五级墓坪,两旁立有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
据介绍,这是林贤和夫人章氏的合葬墓室,墓地严格遵照当时朝廷一品武将的等级构造。历经岁月的洗
礼,墓地不少石雕构建遗失损毁,一座祭文亭及护厝被拆除。但碑刻及两尊3米多高的石翁仲、一对石马得以完整保存。
“最重要的构建基本都在。”泉州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黄真真说,这两尊保存完好的石翁仲,相貌威武,形象古朴,独具特色,且石官马造型也是典型的清代风格,对研究复台史迹及清代葬俗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2006年,林贤墓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编入国家文物档案。2013年,被纳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省、市多名政协委员的提议和林贤史迹管委会发动林氏族人捐款等多年努力下,古墓修复工程于最近完工。
复台急先锋一门获“四世一品”殊荣
据悉,林贤,字克希,号尊一,生于明末崇祯初年,祖籍晋江,后随父移居南安三十六都兜率乡(今官桥草厝田头)。清初康熙年间,任福建海坛总兵官。康熙二十年(1681年),林贤因功加左都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随施琅收复台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林贤卒于任所,全赐帑
金,御祭御葬。
据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林少川介绍,林贤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是在施琅复台的过程中,起到作战急先锋作用和阵前提出了督战谋略。台湾收复后,施琅曾专门单独为他上奏疏,称其“当先破敌,舍命陷阵,诸将无出其右”。
史料记载,在海战中,
林贤作为先锋首冲破敌。在一次被包围中,船上将士非死即伤,“悉无完肤,药罐、矢石、炮子三者咸尽,无奈将船中铁锅打碎,入炮以御”。林贤虽身中两箭,却坚持拼杀突围。驰援战船赶到后,一举反败为胜。
战功赫赫的林贤收获了显赫恩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2月,朝廷授
其荣禄大夫。此外,朝廷追封其父、祖父、曾祖父为一品荣禄大夫,其夫人、其母、祖母、曾祖母为一品诰命夫人。
以一人奇功,成就晋江林氏一门“四世一品”。林贤的长子林达,官至浙江黄岩总兵官,开府署事,时人赞之为“父子开府”。殊荣载誉四方,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