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闽南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邂逅非遗展演共享文化盛宴

泉州文庙正音书院启动非遗展,展示毛笔制作、纸织画制作、漆线雕工艺等非遗技艺

光彩夺目的漆线雕作品

漆线雕作品展现古城风貌

工作人员讲解毛笔制作过程

工作人员演示纸织画工艺

N海都记者柳小玲田米文/图

为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的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润物无声·2021非遗展在泉州文庙正音书院正式启动,毛笔制作、纸织画制作、漆线雕工艺等三项非遗技艺作品在现场展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助力泉州成功申遗。昨日,海都记者专门探访这场让人惊艳的非遗展。

记者现场看到,整场展览选取的是毛笔制作、纸织画制作、漆线雕工艺三项非遗技艺作品,通过多种互动体验形式,向前来观赏的游客娓娓诉说传承千年的“非遗”故事。

据介绍,现场的非遗作品,皆出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方碧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漆线雕传承人黄雪玉、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田张氏毛笔传承人张才枝等三位大师之手,让游客与非遗零距离,共享非遗文化魅力。

此外,本次展览还设置流动展示台,如果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果你也有精美的原创工艺品,这里将为你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属于泉州人的非遗文化。

此次展览对外开放,无需预约,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半,皆可前往观看。

惠安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风格古朴庄重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是闽南地区传统工艺,堪称中国一绝,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

漆线雕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影像纪实、技艺工序解构、优秀作品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带大家感受

绚烂多彩的漆线雕。

黄雪玉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漆线雕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深受福建木雕文化的熏陶,与雕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刻苦学习雕刻技法,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逐渐成长为泉州漆线雕行业的领军人物。她创作的各种寓意吉祥的漆线雕花瓶、瓷器、雕塑、牌匾优秀作品,漆线粗细各异、连绵不断,纹理重重叠叠、丰富立体,颜色华丽非凡、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图案引人驻足。

蓝田张氏毛笔家族代代传承工艺发扬光大

一支毛笔从原料到成品,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在本次展览中,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体验蓝田张氏毛笔制作技艺。

据安溪县蓝田华际张氏族史记载,族人张勝育自明嘉靖五十二年(1573年)就开始制作毛笔,并有部分人从其为师,习得毛笔制作技艺,到20世纪初,全村有半数多的人会制作毛笔,并以此为生。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代代传承,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十九世传人张才

枝,是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益笔庄创始人。他于1990年在蓝田华际村开办了文益制笔厂,1995年,在安溪凤城镇开办了文益笔庄,将安溪蓝田华际张氏制笔技艺继承下来。蓝田张氏毛笔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师兄张金涂,更是在台湾开办了“新文益笔庄”,将张氏的制笔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文益笔庄自创建以来,一直沿袭着“以笔为媒”的传统,同书画同仁保持着友好往来,把毛笔的制笔精神和传统工艺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永春纸织画千年手上绝技敢于突破传统

永春纸织画始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被称为“千年手上绝技”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色彩淡雅、画面朦胧是它的特点,纸织画给人的感觉像是裹着面纱的美丽姑娘,近看是点,远看成画。

永春纸织画作品题材主要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纸织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构思、绘画、剪裁、编织、点神、裱褙等工序,其中绘画、剪裁、编织、裱褙是最主要的四道工序。现场将通过影像纪实、技艺

工序解构、优秀作品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带大家从视觉到感觉,感受纸织画的无限魅力。

方碧双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永芳纸织画社传承者和主要经营者。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永春纸织画作品,经过灵巧的双手一捣鼓,一幅幅美作呈现眼前,近距离感受了永春纸织画的艺术魅力。近年来,方碧双在继承技艺的同时,敢于突破传统,在原材料、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改革与创新,并解决了诸如宣纸易断等重大技术难题。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