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图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民生痛点问题,泉州鲤城区将“市政设施养护”纳入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日前,针对辖区县后街、凤池支巷等背街小巷存在的路面破损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路面修补447处,修补面积达上万平方米。
修复路面问题方便群众出行
位于开元街道东北社区的县后街,是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新村小学、鲤城区第二幼儿园师生家长通行的必经之路,道路交通繁忙。但因年久失修加上常有周边工地大型车辆经过等原因,造成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雨天时更是积水难行,给周边居民及师
生出行带来不便。
“此次修补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提前进区入户收集居民意见,对路面破损较为严重的部分路段进行修复,总面积约400平方米。”鲤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整治中还组织施工单位对路段地下管网进行清淤改造,更换明沟盖
板。经过改造,如今路面平整了,地下管网也通畅了。
市民陈女士称赞道:“这是真正为民办实事!”以前接送孩子上下学,路面坑坑洼洼,电动车很不好骑,一到雨天还常常溅一身水。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泉州市实验小学,道路修复好后,她再也不担心雨天接
送孩子了。
而在凤池支巷,短短30米长的路面,因建设久远破损严重、雨天积水,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也影响古城街巷形象。完成道路破损修补改造工作后,解决了路面破损、雨天积水问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古城街巷设施水平得到提升。
设立8支维修队路面应修尽修
鲤城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街古巷是泉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集中体现了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积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基础
设施的规划建设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老城区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古城街巷存在着路面坑洼、管线老化、管线架空、雨污合流、排水不畅等问题。
针对专项整治工作,鲤
城区城市管理局牵头负责,在前期工作中,按照街道社区自行排查、组织考评通报等方式收集道路破损问题,由社区上报街道办事处收集道路破损问题。随后,组建道路破损修补工作专班,同
时制定道路破损修补规制,专门设立8支维修队对应8个街道开展维修工作。目前,已完成路面修补447处,修补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将确保剩余破损路面应修尽修,保障创城工作顺利完成。
丰泽建立首个“安全文化口袋公园”
逛公园学安全知识
海都讯(记者董加固通讯员郑玲玲)近日,走在泉州市区田安路与泉秀街交叉街口边上的市民,不难发现路口旁边有个小公园变身为“丰泽区安全文化口袋公园”。
据悉,这是丰泽区继推出全省首个“应急胶囊”之后又一新的创举。
昨日,记者来到公园,只见公园内设有“灭火器学习角”“防台风宣传栏”“安全生产标志辨识图表”等7处园地,并且设置了消防扑火设备体验小场景,可供观众“套脸”随手拍,借以传递安全知识,提升城市安全“免疫力”。